公元前205年的那個春天,歷史給了我們一個千古懸案,漢王劉邦的正妻呂雉,被楚霸王項羽俘虜整整28個月。
一個女人,在敵營中度過了800多個日夜,她的遭遇如何?這個問題困擾史學(xué)界兩千年。
看懂項羽這個人的兩面性格,一切就明白了。
彭城慘敗,劉邦拋妻棄子
四月的彭城,血流成河。
劉邦帶著56萬諸侯聯(lián)軍,浩浩蕩蕩殺向項羽的老巢,他以為項羽還在齊地平叛,彭城空虛好攻,計劃很完美,現(xiàn)實很殘酷。
項羽只用了3萬騎兵。
從齊地到彭城,300多公里的距離,項羽的騎兵晝夜兼程,當(dāng)劉邦的大軍還在彭城城內(nèi)搜刮財寶美女時,項羽已經(jīng)兵臨城下。
一個上午,僅僅一個上午,56萬聯(lián)軍土崩瓦解。
劉邦跑得比兔子還快,《史記》記載得很清楚:漢王敗,不利,馳去,連自己的父親劉太公都顧不上,呂雉更是早就拋到九霄云外。
逃亡路上發(fā)生的事,更讓人看清劉邦的本性。
夏侯嬰駕著馬車,載著劉邦逃命,半路遇到了劉邦的一對兒女,5歲的劉盈和年紀(jì)稍大的魯元公主,兩個孩子衣衫襤褸,正在路邊哭泣。
夏侯嬰心軟,把兩個孩子抱上了車。
劉邦急了,馬車太重,跑不快,后面追兵又緊,他竟然用腳把兩個孩子踢下車,想要扔掉他們。夏侯嬰趕緊把孩子抱回來,劉邦再踢,夏侯嬰再抱。
如此反復(fù)十幾次,劉邦甚至拔劍要?dú)⑾暮顙?/strong>。
連自己的親生骨肉都能拋棄,妻子呂雉的安危,劉邦會在乎嗎?
呂雉就這樣成了俘虜,和她一起被俘的,還有劉太公、劉盈等人。項羽把他們?nèi)垦夯爻I,開始了長達(dá)28個月的囚禁生活。
28個月,800多個日日夜夜,一個女人,在敵營中是如何度過的?
戰(zhàn)爭鐵律,女俘虜?shù)谋瘧K命運(yùn)
秦漢時代的戰(zhàn)爭,殘酷得超乎想象。
勝者為王敗者寇,這句話在那個年代有著血淋淋的現(xiàn)實意義。
《史記·項羽本紀(jì)》記載彭城之戰(zhàn)后,項羽軍隊"收其貨寶美人",擄掠敵方財物和女眷,是戰(zhàn)爭的常規(guī)操作。
出土的云夢秦簡《封診式》寫得很明白:"虜獲者皆為官奴婢"。女性俘虜?shù)南聢?,基本就是淪為勝利者的戰(zhàn)利品,要么做奴婢,要么做側(cè)室,要么直接被分賞給手下將領(lǐng)。
項羽手下那些粗獷的楚軍將領(lǐng),個個都是殺人不眨眼的主。鐘離昧、季布、英布,哪一個不是從血海中殺出來的?呂雉一個柔弱女子,落在他們手中會是什么下場?
項羽分封諸侯時,各路豪杰都得到了相應(yīng)的賞賜,土地、財寶、美女,這些都是分封的內(nèi)容。呂雉作為漢王正妻,姿色必定不凡,身份又特殊,按常理說應(yīng)該是最搶手的"戰(zhàn)利品"。
項羽會把她賞給手下嗎?會自己留著嗎?
從表面看,呂雉的處境兇多吉少,一個失敗者的妻子,在勝利者的軍營中,還能有什么好下場?
歷史給出了意外的答案。
28個月后,當(dāng)劉邦和項羽在鴻溝議和時,呂雉完好無損地回到了劉邦身邊。不僅如此,她后來還成為了漢朝的開國皇后,掌握朝政十幾年。
如果她在楚營中真的受到了侮辱,以她后來表現(xiàn)出的狠辣性格,會輕易放過項羽嗎?會在項羽死后還對他保持某種敬意嗎?
事實是,呂雉對項羽從未有過刻骨仇恨,這很奇怪,也很說明問題。
項羽的另一面,重情重義的霸王
項羽這個人,史書上記錄得很矛盾。
說他殘暴,確實殘暴,坑殺二十萬秦軍,火燒阿房宮,這些都是他干的。說他仁慈,也確實仁慈,對待敵方俘虜,他有自己的原則。
最能說明問題的,是他對虞姬的態(tài)度。
虞姬跟了項羽多年,始終是他唯一的女人,項羽攻入咸陽后,阿房宮里美女如云,個個都是精挑細(xì)選的絕色,項羽一個都沒要,全部遣散回鄉(xiāng)。
為什么?就是為了討好虞姬。
這樣一個對愛情專一的男人,真的會對俘虜?shù)呐酉率謫幔?/p>
項羽的性格中有著強(qiáng)烈的騎士精神?!妒酚洝酚涊d,他"不忍"、"仁而愛人",在處理政治對手時,他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某種克制。
劉太公被俘后,項羽不僅沒有殺他,還以禮相待。鴻門宴上,項羽有無數(shù)次機(jī)會殺死劉邦,最終還是放他離去。這樣的人,會對一個手無寸鐵的女子施暴嗎?
關(guān)鍵的是,項羽需要這些人質(zhì)。
呂雉不是普通女俘虜,她是漢王劉邦的正妻,活著的呂雉是談判籌碼,死了或者被侮辱的呂雉就失去了價值。項羽是政治家,不是流氓,他知道什么時候該克制。
《史記》記載了一個細(xì)節(jié)。鴻溝議和時,劉邦主動提出以鴻溝為界,東歸項羽,西歸劉邦,這個提議是劉邦主動提出的,不是項羽求和。
為什么?因為項羽手上有劉邦的父親和妻子。
劉邦在軍事上已經(jīng)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韓信在北方連戰(zhàn)連勝,彭越在后方不斷騷擾項羽的糧道,項羽已經(jīng)是強(qiáng)弩之末。
在這種情況下,劉邦卻主動提出平分天下,只有一個解釋,他急著要回自己的家人。
如果呂雉在楚營中真的受到了侮辱,劉邦還會這么著急嗎?還會付出如此巨大的政治代價去換回一個"被玷污"的女人嗎?
以劉邦的性格,答案很明顯。
歷史真相,兩個關(guān)鍵認(rèn)知解開謎題
第一個關(guān)鍵認(rèn)知:項羽的人格底線。
項羽殺人如麻,他殺的都是敵對的男性政治人物或士兵,對于女性,特別是非戰(zhàn)斗人員的女性,史書中找不到他施暴的記錄。
項羽對虞姬的專情不是偶然,而是他性格的體現(xiàn),這樣的男人,有著自己的道德底線。呂雉雖然是俘虜,項羽把她當(dāng)作政治籌碼,而不是泄欲工具。
更重要的是,項羽需要保持自己"霸王"的形象。一個連敵人妻子都要侮辱的人,如何能讓天下人信服?如何能維持自己的威望?
項羽不傻,他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
第二個關(guān)鍵認(rèn)知:史料的沉默和暗示。
司馬遷寫《史記》極其嚴(yán)謹(jǐn),對于重要人物的重大遭遇,他不會輕易遺漏。呂雉被俘28個月,如果真的受到侮辱,以司馬遷的寫史風(fēng)格,必然會有所記錄或暗示。
史書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種態(tài)度。
更能說明問題的是后續(xù)的歷史發(fā)展。呂雉回到劉邦身邊后,立即被立為皇后,地位沒有絲毫動搖。如果她真的"失身",在那個極其看重女性貞節(jié)的時代,還能有這樣的地位嗎?
呂雉后來掌握朝政15年,手段狠辣,連劉邦的兒子都敢殺,這樣一個女強(qiáng)人,如果真的在項羽那里受過屈辱,會沒有報復(fù)行動嗎?
歷史給出了答案:沒有。
呂雉對項羽從未表現(xiàn)出個人仇恨,她恨的是項羽的政治立場,而不是什么個人恩怨。這從側(cè)面證明了,她在楚營的28個月,雖然艱苦,卻保住了基本的尊嚴(yán)。
項羽這個人,可以不擇手段地殺敵,卻不會對手無寸鐵的女子下流氓手段,這是他的驕傲,也是他的底線。
呂雉28個月的俘虜生涯,與其說是一段屈辱史,不如說是一段政治博弈史。兩個男人在用她進(jìn)行無聲的較量,而她憑借自己的智慧和項羽的品格,在這場博弈中保住了自己。
參考資料:
人民文摘 - 《項羽與劉邦的鴻溝議和:漢四年八月的政治博弈》,詳細(xì)記載了項羽手握劉太公和呂雉作為談判籌碼的史實。
中國新聞網(wǎng) - 《歷史上的虞姬確有其人:是美人但非項羽之妻》,權(quán)威解析了項羽的感情生活和性格特征。
維基百科(中文版) - 《項羽》條目,基于《史記》等正史資料,詳細(xì)記錄了項羽的生平事跡和性格特點(diǎn)。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