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鐵們,說起中國歷史上的猛人,西楚霸王項羽絕對得占 C 位!你想啊,當年他被幾千漢軍追得走投無路,身邊就剩二十多個親兵,照樣提著刀殺了幾百個漢軍士兵,最后要是不自己抹脖子,估計沒人能奈何得了他。
這戰(zhàn)斗力,簡直跟開了掛似的!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么牛的項羽,在中國歷史上就真的沒有對手了嗎?
別急,今天咱就聊聊這位唯一能跟項羽掰手腕的狠人 —— 唐末飛虎將軍李存孝。先劇透一句,民間早有說法 “王不過霸,將不過李”,這里的 “霸” 就是項羽,“李” 就是李存孝,能跟項羽齊名,你說他得多厲害?
項羽:從扛鼎猛男到 3 萬破 56 萬的戰(zhàn)神,這戰(zhàn)斗力太離譜
咱先聊聊項羽這位 “老大哥”,他的猛可不是吹出來的,隨便拎出一件事都能讓你驚掉下巴。就說 “力能扛鼎” 這事吧,《史記》里明明白白寫著他 “力能扛鼎,才氣過人”。秦代的一斤大概是現(xiàn)在的 250 克,那時候說的千斤大鼎,換算成現(xiàn)在就是 250 公斤!
你知道這概念不?現(xiàn)在奧運會 85 公斤級舉重的世界紀錄才 218 公斤,項羽這相當于背著半頭豬還能舉起來,而且他還沒經(jīng)過專業(yè)訓(xùn)練,純靠天生神力。
更絕的是,當年他為了說服桓楚一起反秦,當場就把千斤大鼎舉了起來,而桓楚派去的四個壯漢,憋得臉通紅都沒讓大鼎動一下,這反差感,簡直不要太明顯。
再說說他打仗的本事,那更是離譜到?jīng)]朋友。巨鹿之戰(zhàn)的時候,秦軍四十萬大軍把巨鹿城圍得水泄不通,各路諸侯嚇得都不敢出兵,就跟看熱鬧似的。結(jié)果項羽帶著五萬楚軍,直接鑿沉船只、燒掉帳篷,只帶三天干糧,這就是著名的 “破釜沉舟”。
你猜怎么著?楚軍跟打了雞血似的,九次沖鋒就把秦軍干趴下了,還活捉了秦軍大將王離。最后章邯帶著二十萬秦軍投降,項羽這一戰(zhàn)直接把秦朝的主力給打沒了。這可是五萬對四十萬啊,相當于一個人打八個,換成別人早就跑路了,也就項羽敢這么干。
還有彭城之戰(zhàn),更能體現(xiàn)他的戰(zhàn)神本色。公元前 205 年,劉邦帶著五路諸侯,湊了五十六萬大軍,趁著項羽在齊國打仗,偷偷占領(lǐng)了楚都彭城。項羽一聽老家被占,氣得火冒三丈,只帶三萬人馬就殺了回去。劉邦的五十六萬大軍看著人多,其實就是一群烏合之眾,各個諸侯都有自己的小算盤,根本不團結(jié)。
項羽專挑劉邦軍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打,半天時間就把五十六萬大軍打得落花流水,漢軍死的死、傷的傷,還有不少掉進淮水里淹死的,最后劉邦只帶著十幾個人狼狽逃跑。老鐵們,三萬人打五十六萬,兵力差了快十九倍,就算是放五十六萬頭豬,三萬人也得殺半天吧?可項羽就是做到了,這戰(zhàn)斗力簡直突破天際。
不過話說回來,項羽雖然能打,但腦子確實不太靈光。他身邊有個謀士叫范增,多次提醒他要提防劉邦,可他就是不聽,最后還把范增氣走了。而且他太驕傲了,打了勝仗就得意忘形,不知道籠絡(luò)人心,身邊的人要么戰(zhàn)死,要么背叛他。
到最后垓下之圍的時候,身邊只剩下幾十個人,雖然他還是殺了不少漢軍,但最終還是在烏江邊自刎了。要是他能有點謀略,懂得團結(jié)人,劉邦根本沒機會當皇帝。
二、李存孝:10 歲打虎、病中擒將,唐末第一狠人有多猛?
聊完項羽,咱就該說說這位能跟他一較高下的李存孝了。要是說項羽是秦末的戰(zhàn)神,那李存孝就是唐末的 “飛虎”,民間都說 “王不過霸,將不過李”,能跟項羽齊名,你說他能差得了嗎?
李存孝小時候就不一般,10 歲的時候在山上放羊,突然竄出來一只猛虎,換做別的小孩早就嚇尿了,可李存孝倒好,不僅不害怕,還赤手空拳跟老虎干了起來,最后竟然把老虎活活打死了。這可比武松打虎厲害多了,武松還得靠哨棒,李存孝直接用拳頭,這天生的猛勁,跟項羽小時候扛鼎有得一拼。
后來李克用發(fā)現(xiàn)了李存孝的本事,就把他收為義子,因為李存孝在李克用的義子中排行第十三,所以大家都叫他 “十三太?!?。李存孝長大后,更是成了李克用手下的第一猛將,只要他當先鋒,敵軍聽到他的名字就嚇得魂飛魄散。
就說他跟王彥章的對戰(zhàn)吧,王彥章可是當時天下武功第二的高手,手里拿著一條 120 斤的渾鐵船篙,相當于現(xiàn)在三個杠鈴片的重量,一般人別說用了,扛都扛不動。
結(jié)果兩人交手的時候,李存孝直接伸手抓住了王彥章的鐵篙,王彥章使出吃奶的勁都沒拽回來,最后還被李存孝一把摔進了淤泥河里。
王彥章也是個實在人,當場給李存孝磕了三個頭,發(fā)誓只要李存孝在世,他就再也不出山了。這才叫真正的武力碾壓,跟項羽當年打諸侯軍似的,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
更讓人佩服的是,李存孝就算生病了,戰(zhàn)斗力也照樣爆表。有一次他發(fā)著高燒,渾身沒力氣,結(jié)果聽說 “天下武功第三” 的高思繼打敗了李克用手下的好幾員大將,還在營外叫陣。
李存孝一聽就急了,不顧自己生病,披掛上馬就沖了出去。高思繼一開始還挺得意,覺得李存孝病成這樣,肯定不是自己的對手,結(jié)果兩人打起來才知道,就算李存孝生病了,他也打不過。高思繼還想用飛刀偷襲,可李存孝早就練就了一身躲暗器的本事,輕松就躲開了。
最后沒打三十個回合,李存孝就一把抓住高思繼,把他生擒了回來。你說這得多猛?生病的時候都能活捉天下第三,要是他身體健康,還有誰能打得過他?
李存孝不僅個人武力強,帶兵打仗也是一把好手。有一次他只帶了三百精兵,就在山路上伏擊了敵軍將領(lǐng)孫揆,輕松把孫揆活捉。
后來又帶五千騎兵支援澤州,在城下幾個回合就生擒了汴軍將領(lǐng)鄧季筠,打得敵軍落荒而逃,最后還嚇得潞州的守城將領(lǐng)直接棄城跑路。這以少勝多的本事,跟項羽的彭城之戰(zhàn)比起來,也毫不遜色。
可惜的是,李存孝跟項羽一樣,都沒啥心機。李克用的另一個義子李存信嫉妒李存孝的本事,就故意挑撥離間,說李存孝想謀反。李存孝也是個耿直人,竟然真的相信了李存信的話,最后跟李克用反目成仇。結(jié)果可想而知,李存孝最后被李克用抓住,處以五馬分尸之刑。
更讓人唏噓的是,李存孝死后,再也沒人能治得住王彥章了,王彥章在雞寶山連挑李克用手下的三十六員大將,李克用最后也因為失去了李存孝,慢慢走向了失敗。要是李存孝能有點心眼,不被人挑撥,唐末的歷史說不定都會改寫。
總結(jié):兩個猛人的遺憾,卻成了中國人的英雄記憶
看完項羽和李存孝的故事,你是不是也覺得特別可惜?這兩個人都是天生的戰(zhàn)神,武力值在各自的時代都是斷層領(lǐng)先,可最后都因為 “有勇無謀” 落得個悲劇結(jié)局。項羽要是能聽范增的話,不那么驕傲自大,說不定就能統(tǒng)一天下。
李存孝要是能識破李存信的陰謀,跟李克用好好相處,也不至于被五馬分尸。不過話說回來,要是他們真的完美無缺,可能也不會成為中國人心中的經(jīng)典英雄了。
中國人眼里的英雄,從來都不是那些完美無缺的神,而是那些拼盡全力、哪怕有缺點也照樣發(fā)光的人。項羽破釜沉舟的決心,李存孝帶病出戰(zhàn)的勇氣,都是我們一直推崇的品質(zhì)。
而且他們的故事里,還藏著不少值得我們學(xué)習的地方。比如項羽的 “破釜沉舟”,告訴我們做事情要有決心,不能瞻前顧后;李存孝的 “勇猛無畏”,提醒我們面對困難的時候,要敢于迎難而上。
現(xiàn)在雖然不是冷兵器時代了,但項羽和李存孝身上的精神,對我們依然有意義。在這個內(nèi)卷的時代,我們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這時候想想項羽 3 萬破 56 萬的奇跡,李存孝 10 歲打虎的勇氣,是不是就覺得自己的困難也沒那么可怕了?
而且他們的故事也告訴我們,光有能力還不夠,還得會做人、會做事,不然再厲害的本事,也可能因為小差錯栽跟頭。
總的來說,項羽和李存孝都是中國歷史上數(shù)一數(shù)二的猛人,他們的故事之所以能流傳這么久,就是因為他們身上有太多值得我們回味和學(xué)習的地方。雖然他們最后都失敗了,但他們的勇猛、他們的決心、他們的傳奇,早就深深印在了中國人的記憶里,成為了我們文化的一部分。
要是這兩個人能生在同一個時代,真不知道會碰撞出什么樣的火花,不過不管怎么說,他們都是我們心中永遠的英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