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天子一朝臣,韓國軍隊高層正經歷一場徹底大換血。
李在明政府上臺僅數月,就于9月1日公布了軍隊高層人事調整方案,韓國現役七名四星上將,包括聯合參謀長會議主席、陸??杖妳⒅\長、韓美聯合司令部副司令等核心職位,全部被撤職并退出現役。
這次人事調整規(guī)模之大、速度之快,在韓國近現代史上非常罕見,看來李在明多少都有些秋后算賬的意思了。
這次大洗牌對于外界來說很自然而然地會把它和剛剛上臺的總統(tǒng)李在明聯系起來,畢竟他是在今年6月的提前大選中上臺的,而他的前任尹錫悅是因為去年的“12·3軍事管制事件”被彈劾下臺。
有一說一,其實這件事主要也就是因為戒嚴事件了。
那次事件,韓國政壇、軍方、社會都經歷了翻天覆地的震動,很多軍方高層的站隊、表態(tài)甚至行動,都被記錄了下來。
所以這次大規(guī)模換將,在政治上就很難被解讀成單純的例行調整。
很多人覺得這就是李在明在“清算舊賬”,把過去不聽話、甚至在政治危機中站錯隊的高級將領一次性處理掉。
他上臺不到三個月,就直接動了最敏感的軍隊最高層,而且是全換,這種決心和力度,在韓國近代政治史上相當少見。
要知道韓國軍方雖然受文官統(tǒng)制,但在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一直不低,尤其在朝鮮半島長期對峙的背景下,軍隊不僅是防備北方的武裝力量,在國內政治中也有不小的影響力。
不理解這一點,就很難看懂李在明的動作。
去年12月3日晚上,尹錫悅在毫無預告的情況下宣布全國進入戒嚴狀態(tài),并且賦予軍方控制媒體、限制集會的權力。
這相當于在現代民主制度下突然啟動軍事管制,引起了巨大的政治反彈。
國會頂住阻撓投票通過解除戒嚴,尹錫悅不得不取消軍事管制,但很快面臨彈劾,總統(tǒng)任期直接中斷,執(zhí)政黨也元氣大傷。
在這場風波里,軍方高層的表現成為政治攻防的焦點。
一些將領被質疑與尹錫悅站得太近,或者在戒嚴令下執(zhí)行得太積極。
這些人事檔案和當時的行動記錄,現在都掌握在新政府手里。
李在明的政治風格和前任不同,他是民主黨陣營的代表人物,之前擔任過城南市長、京畿道知事,和保守派多年來針鋒相對。
他上臺之后,外交政策強調緩和與朝鮮關系,同時在國內政治上,顯然要建立自己的執(zhí)政權威。
從這個角度看,動軍隊高層,是重建中央權力體系的重要一環(huán)。
因為軍隊不僅要忠于憲政體制,也必須和總統(tǒng)形成政治互信,一旦最高層的將領與總統(tǒng)缺乏信任,在突發(fā)事件中就可能出現指揮鏈斷裂的危險,這是李在明不能接受的。
韓國軍方這幾年也面臨內部調整,比如在2020年陸軍將下屬團級部隊編成旅級單位,2025年由于人口減少,師級以上部隊數量從2006年的59個降到42個。
這些調整表面上是軍事結構優(yōu)化,實際上也讓軍官的晉升空間縮小,內部競爭激烈,加劇了派系斗爭。
再疊加去年政治危機的沖擊,軍隊的內部團結已經受到挑戰(zhàn)。
李在明用一次性換掉全部現役上將的方式,等于直接打破了原有的人事平衡,也讓軍方重新洗牌,在他任內重新構建指揮體系。
在韓國,歷史上軍隊干政的例子不少,從1961年的樸正熙政變到1980年的全斗煥上臺,軍方干預政治曾經是常態(tài)。
但自從90年代以后,韓國確立文官對軍隊的掌控,這類大范圍的人事變動通常是漸進式的。
李在明這次“一刀切”,說明他對穩(wěn)定政治局勢的重視超過了對軍方高層的延續(xù)性考慮。
再看外部環(huán)境,這個動作也顯然有對美方的考量。
韓國和美國是同盟關系,美軍在韓半島的駐軍和聯合指揮架構,讓韓國軍方高層的調整不僅是內部事務,也會被華盛頓密切關注。
李在明上任后還沒有和美國形成穩(wěn)固的個人互信,這種敏感時期換將,必須提前與美方溝通,以避免對聯合防務造成干擾。
從目前來看,美國方面并未對韓國這一人事調整表達公開不滿,說明雙方至少在表面上已就此達成共識。
在經歷了去年的憲政危機后,韓國總統(tǒng)的軍隊控制力并沒有削弱,反而通過換血得到了強化。
李在明是個十分注重政治控制的人,這從他上任后的內閣任命就能看出來,包括任命文官擔任國防部長,明顯是要加強文官對軍隊的管控,同時推動軍隊現代化。
他的執(zhí)政愿景中,科技化、專業(yè)化的國防建設是重點之一,這與單純強調武力規(guī)模的保守派路線不同。
因此換掉七名四星上將,也可能是為了引入更能配合他國防理念的新一批將領導班子。
韓國軍方接下來會有一段權力真空期,新任將領需要盡快熟悉崗位和作戰(zhàn)體系。
對李在明來說,如果能在短時間內證明這些調整沒有削弱軍隊反應能力,反而提升了執(zhí)行效率,那他在國內的政治地位會再上一個臺階。
相反,如果出現指揮不暢、部隊士氣受挫的情況,反對派會借機批評他的任人唯親和冒進行為,這就是一次高風險高收益的操作。
無論如何,這其實就是去年12月那場戒嚴沖擊波的延續(xù)。
尹錫悅的突然舉動,讓韓國社會重新意識到軍隊在政治危機中的位置,而李在明正在用現實行動,把那種不確定性降到最低。
換言之,李在明不是簡單地“秋后算賬”,而是在重設規(guī)則,讓軍隊記住誰才是韓國最高的指揮官。
雖然外界議論紛紛,但如果站在國家穩(wěn)定的角度,任何一位總統(tǒng)在繼承一個經歷過憲政危機的國家時,都不會允許軍隊最高層的忠誠出現風險。
李在明只是用了一種最直接的方式,把這件事給辦了。
用我們比較熟悉的一個電影典故來講,就是“站著還要把錢掙了”。
至于這是高明還是冒險,答案可能要等很久才能看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