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紅嬋哥哥的白切雞被說不好吃,作為廣州人,我想說兩句。
我也最愛吃雞,每頓宴請必點白切雞。
白切雞是粵菜的招牌,講究皮爽、肉嫩、骨熟而不老、雞味濃郁、蘸醬協(xié)調(diào)。
全紅嬋哥哥的回應我是認同的:雞要日子足夠,才會有真正的雞味。
而節(jié)目里的評委并不認可這雞肉的味道,覺得不夠嫩滑,肉質(zhì)太老了。
在口感與食材味道之間,我們老廣更注重平衡。
如果要在“更嫩”與“更有雞味”之間二選一,我們老廣往往會選后者。
這不僅符合我們的飲食習慣,也符合營養(yǎng)學常識。
還想說的是評委的組成,因為是律師,對公平很在意。
兩個專業(yè)評審,其中一個是淮揚菜大師,其余3個是明星演員,岳云鵬、潘瑋柏、劉濤,他們的身份確實能帶來流量和話題,但他們的評價更多是個人口味及地域偏好,而不是專業(yè)標準。
白切雞這種講究地域文化和技法傳承的菜,不能只用一句“好不好吃”來下結論。
因為偏偏缺少真正懂粵菜的行家。
結果就是,專業(yè)度不足,卻要來判定“好不好吃”,自然會引起爭議。
建議這個節(jié)目可以借鑒奧斯卡評委的機制。
盡量保持制度上的多元與公正。
評委應既有專業(yè)廚師,也有地方飲食文化學者,再加上普通食客,從不同維度打分。
節(jié)目組還可以事先公示評分標準,例如技法30%、口感40%、創(chuàng)新性20%、文化還原度10%,讓參賽者與觀眾都清楚依據(jù)。
最后一句,白切雞一定要有雞味,這個是定律來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