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懷素在草書界的地位,就相當(dāng)于“二王”之于行書、顏柳之于楷書,是公認(rèn)的“圣人”。人們用“顛張狂素”來總結(jié)他們的書法風(fēng)格,張旭顛而不亂,懷素狂而脫俗。張旭勝在筆畫肥勁,而懷素更在用筆流暢、境界超然。
何紹基曾說:“懷素取法于張長史,其妙處在不見起止之痕,前張(張旭)后黃(黃庭堅),皆當(dāng)讓素師獨步?!睉阉厥遣輹绲淖詈笠晃弧按髱煛?,他將晉唐草法熔于一爐并有所突破,因此稱得上“集大成者”。為什么他的字值得學(xué)?用趙孟頫的評價就是“懷素書所以妙者,雖率意顛逸,千變?nèi)f化,終不離魏晉法度故也?!?/p>
懷素傳世作品極少,《自敘帖》雖然有名,但真假難辨;《苦筍帖》字?jǐn)?shù)稀少、難以久學(xué)。而臺北故宮于2024年首次展出了秘藏70年的懷素真跡《效古人草書冊》,填補了他沒有巨幅草書真跡存世的遺憾。由于從未展出,相信您一定沒見過!
《效古人草書冊》是懷素中年時期的作品,包含20件臨古草稿,全卷縱約25厘米、橫超過5米,近百行、總計2000余字,字徑大小約2厘米,包含章草、行草、大草多種字體。通過這件作品,我們可以領(lǐng)悟到懷素草書究竟取法何人以及魏晉名家各自的草書風(fēng)格。
《效古人草書冊》包含崔瑗、杜度、張芝、索靖、皇象、鐘繇、二王等名家筆法,舉例來說“效鐘元常書”是懷素以鐘繇筆法所寫的草書、“效索將軍書”則是以索靖草法寫成、“效大令體”則臨摹王獻之的作品。
此作好就好在懷素將不同書家的筆法精髓總結(jié)了出來,為我們“直入魏晉”提供了便利,先臨摹此作,再去學(xué)晉人法帖會事半功倍。通臨數(shù)遍,我們對晉唐草法會有更準(zhǔn)確、系統(tǒng)、全面的認(rèn)識。
以“效鐘元常書”為例,鐘繇草書用筆圓勁,帶有幾分隸意,提按細(xì)膩,以橫取勢,收筆時帶有波磔。結(jié)字扁方欹側(cè),富有動勢?!靶鲗④姇眲t如“駕馭烈馬、海水揚波”雄渾強勁、舒展瀟灑;“效逸少書”則繼承王羲之妍美自然的書法,內(nèi)擫取勢,筆意連綿。
《效古人草書冊》中也有“意臨”之作,懷素將諸家筆法融合,提按、絞轉(zhuǎn)繼承王羲之,而外拓取勢則是王獻之風(fēng)采,收筆時頓筆回收則有皇象風(fēng)采,可謂“筆筆有來處,字字見法度”。
相比于張旭、懷素的大草書,此作更便于上手,也更有“古意”,如果我們能將它臨摹通透,草書水平自然會有質(zhì)的飛躍。
而今,我們將此作進行了博物館級的超高清1:1復(fù)制,并添加釋文一一對應(yīng),便于您臨摹和欣賞。如果您感興趣,請點擊下方鏈接一觀!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