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姐姐當家》里謝娜回老家那幾段,我這個一直喊她“娜姐”的人,突然就覺出不一樣。她站在老家院子里,挨個喊叔叔、叫幺嬸,聲音亮堂得能穿透老屋檐,和親戚嘮嗑時眼神里的熱乎勁兒,還有給長輩遞東西、插話圓場的周到樣,讓我猛地明白:“媽媽輩”不是年齡到了才有的標簽,是在家庭里成了能扛事、能兜底的“主心骨”。
回老家不是作秀,是把親戚情“焐”得熱熱鬧鬧
咱普通人回老家啥樣?得挨個認親戚,聽七大姑八大姨嘮家長里短,把長輩喜好記一半。謝娜在節(jié)目里也這樣:鏡頭里她進院子,見叔叔先笑喊“叔,您坐這兒呢”,轉(zhuǎn)頭瞅見幺嬸,忙湊過去“嬸,您今兒精神頭真好”;遞水果專挑甜的往長輩手里塞,親戚說話卡殼,她立馬接話“我知道我知道,上次聽我爸說過”。
這不是演出來的熱絡,是真把“親戚情”當日子過。就像村里嫂子、嬸子,不管走多遠,回了家就得把親戚情分拾掇順溜。謝娜這股不管多紅,老家親戚得挨個照應的實誠,讓我想起我媽回村,也是挨家挨戶打招呼,生怕漏了誰。原來明星和咱普通人,在把親戚情當日子過這事上,心一樣熱。
陪爸媽時,她成了家里的“定海神針”
節(jié)目里謝娜陪爸媽重走“愛情路”,她爸指老街道說“當年你媽就是在這看上我的”,謝娜立馬接“那我媽眼光好啊,挑了個最帥的”;她媽回憶年輕時吃撈飯,她笑著補“現(xiàn)在換我給你們盛飯”。爸媽拌嘴,她兩邊哄,給爸遞茶、給媽順氣,活脫脫家庭“調(diào)和劑”。
這讓我想到自家:爸媽偶爾拌嘴,我姐也這樣兩邊勸,夸爸買菜眼光好、夸媽做飯香。原來媽媽輩的人,不管是親媽還是像謝娜這樣的“大家長姐姐”,都得在爸媽面前當“定海神針”,老人要的不是貴禮物,是有人把他們的愛情、拌嘴當寶貝接住,再溫柔遞回去。
“媽媽輩”不是年齡,是“把家扛肩上”的擔當
以前覺得“媽媽輩”是年齡大、孩子大了才有的稱呼,看謝娜才懂,這是擔當。她在老家,得讓親戚覺得這孩子沒變樣,讓爸媽覺得閨女回來能撐場子。就像村里年輕媳婦,剛嫁過來就學給公婆盛飯、給小姑子買衣,不是因為老了,是家需要有人扛著。
謝娜在節(jié)目里,把親戚事當自己事,把爸媽情緒當自己情緒,這兜底的勁兒,就是“媽媽輩”的魂。咱家里也有這樣的人,可能是姐姐、嫂子,她們未必老,但一定是家里最先站出來,把瑣碎日子理順、把親人情緒接住的人。
明星家庭日常,照見咱普通人的生活底色
有人說明星回老家是作秀,但看謝娜這些片段,我只看到“生活底色”:她和親戚嘮“今年收成咋樣,孩子考哪所學?!?,和爸媽走幾十年前的老路,吃家里常做的家常菜。這些細節(jié)里,沒有舞臺耀眼,只有煙火氣的踏實。
這讓我明白,不管明星還是普通人,家永遠是把情分焐熱、把日子過細的地方。謝娜的“媽媽輩”特質(zhì),不是突然冒出來的,是她在小家庭、老家大家庭里,一點一點把責任扛起來、把溫暖遞出去練出來的。
看她在老家忙前忙后,我突然羨慕這種“被需要”的幸福,人活一世,最踏實的歸屬感,就是在老家被親戚念著、在爸媽身邊被盼著,自己也能成為讓家人安心、讓親戚熱乎的“主心骨”?!皨寢屳叀辈皇抢狭瞬庞械臉撕?,是你愿意把家扛在肩、把愛變成周到和擔當時,自然而然的模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