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認慫”?
是膽小怕事,還是無能的表現?
這么說或許有些尖酸刻薄,但不得不承認,“慫”這個字,常常能在中年人的身上找到影子。
網上有句話說得好:“最慫不過中年人。”
他們仿佛失去了年少時的那份倔強,被歲月磨平了棱角,變得格外小心翼翼,就連對待跑步這件事,也有了不一樣的態(tài)度。
人到中年,對待跑步裝備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年輕時,追求時尚和品牌,覺得只有頂級的裝備才能彰顯自己在跑圈的地位,一雙限量版的跑鞋,一套昂貴的專業(yè)跑服,那是跑者身份的象征。
然而,中年之后,大家的想法變了,不再盲目追求品牌效應,只要有一套能穿的跑服和一雙舒適的跑鞋就足夠了。
畢竟,賺錢不容易,上有老下有小,每一分錢都得花在刀刃上。
“認慫”一點,克制一下購買裝備的欲望,就能節(jié)省很大一部分開銷。
據統(tǒng)計,一些中年跑者在裝備上的花費相比年輕時減少了近 50%,這可不是因為他們沒錢,而是他們懂得了生活的真諦,不再為了虛榮而盲目消費。
曾經,每個中年人都有過年少時的狂熱,為了個人最好成績(PB),沒日沒夜地訓練,間歇跑、節(jié)奏跑、長距離慢跑(LSD),一樣不落。
那時候,覺得自己就是跑圈的王者,叱咤風云,無人能敵。
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逐漸下降,站在一群朝氣蓬勃的小年輕面前,還能像以前那樣狂妄嗎?就算實力依然強勁,也沒必要去和年輕人爭個高下。
運動專家指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恢復能力和承受能力都會減弱,如果過度追求成績,很容易導致運動損傷。
所以,“認慫”一點,不再執(zhí)著于和別人比成績,未必是壞事。
健康,對于中年跑者來說,是最重要的。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是那個“1”,而配速、名次、稱號等等,都不過是后面的“0”。
就算擁有再多的“0”,沒有那個“1”,一切都毫無意義。
尤其是在跑長距離的時候,當身體發(fā)出不適的信號,比如心跳過快、呼吸困難、關節(jié)疼痛等,就應該立刻停止腳步,退賽或者休息。
有一位跑馬拉松的醫(yī)生朋友說,每年馬拉松比賽中,因為過度堅持而導致身體出現嚴重問題的案例不在少數。
所以,中年跑者一定要對自己的身體有深刻的認知,在承受范圍之內跑步,才能更好地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
我認識一位 40 歲的大哥,他跑步已經有 15 年了,曾經創(chuàng)造過全馬 PB2 小時 30 分的好成績。
可現在,他不再像以前那樣拼命訓練,而是以一種“認慫”的樂觀心態(tài)去對待每一次跑步。
他說:“跑步不再是生活的全部,我更享受和朋友一起慢慢跑的過程?!?/p>
這種心態(tài)的轉變,其實是一種成熟和智慧的體現。
也許很多年輕的跑者還無法理解中年跑者的這種狀態(tài)。
但當他們到了中年,經歷了生活的風風雨雨,就會明白“認慫”并不是認輸。
“慫”這個字,拆開來就是“從”和“心”,意思是順從自己的內心,中年跑者經歷了轟轟烈烈的跑步人生,更加懂得回歸平靜的美好。
當遇到跑步的瓶頸期時,不要死磕到底,不妨主動“認慫”,約上三兩好友,放慢腳步,欣賞夕陽西下的美景。
在跑步這件事上,中年人“認慫”,是一種生活的智慧,是對自己和家人的負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