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zhuǎn)自《臨汾日報》客戶端2024年8月15日
2024上海書展開幕
研究出版社推薦十大好書
我市李琳之著作獨占前三
2024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于8月15日在在上海展覽中心拉開大幕,研究出版社總編輯丁波推薦十大好書,來自我市襄汾縣的歷史學者李琳之的《何以華夏:從傳說時代到西周》《史無記載:考古發(fā)現(xiàn)的中國史》和《返璞歸真:考古糾錯的中國史》占據(jù)了前三位置。
《何以華夏:從傳說時代到西周》通過考古學系統(tǒng)梳理發(fā)現(xiàn),距今9000~5300年的裴李崗、仰韶文化時期,中原先民不斷向外擴張、遷徙,以及由此帶來的不同文化群體之間的上層交流,促成了祭祖祀天等觀念的認同,并因此有了邊緣族群在此后不斷逐鹿中原又不斷向外擴張景觀的出現(xiàn)。中原族群在經(jīng)過6000年的摩擦、沖突和融合,至西周時期,通過周公實施“封建”制度,從混沌的自在階段過渡到主動的自為階段,民族意識被喚醒,“華夏”“諸夏”“中國”等概念得以確立,華夏民族正式形成。其實質(zhì)在于超越了前朝僅局限于部族范圍的政治視角,而摶鑄了一個具有“天下”意識的文化共同體,中國因此不再是不同文化體系人群競爭的戰(zhàn)場,而成為華夏內(nèi)部追求延續(xù)、追求強大的角逐舞臺。
該書出版于2023年11月,先后入選中國出版集團2023年度優(yōu)秀主題出版物、長安街讀書會2024年3月干部學習新書書單、人民日報2024年3月圖書館"金臺好書榜"等好書推薦榜單。
《史無記載:考古發(fā)現(xiàn)的中國史》按照歷史發(fā)展順序,對我國的考古發(fā)現(xiàn)做了系統(tǒng)的梳理,選擇其中那些曾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的焦點、熱點以及對中國歷史具有重大豐富、完善和改寫意義的考古歷史事件,從其發(fā)現(xiàn)過程、歷史內(nèi)涵、史學意義等方面,做了全面的介紹和說明。
該書出版于2024年1月,曾先后入選《中華讀書報》“2024年開年值得關注的人文社科新書50種”、長安街讀書會第20240301期干部學習新書書單、《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讀周刊》2024年3月“熱薦書單”、北京王府井新華書店“4月薦讀書單”、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圖書館“3月推薦書單”、第六屆“全民閱讀·書店之選”人文社科類候選作品(30部)等好書推薦榜單。
《返璞歸真:考古糾錯的中國史》出版于2024年7月,話題范圍上至傳說時代,下界明清時期,吸取了近百十年來中國考古學的研究成果,對考古所證偽的史籍所載32宗中國歷史問題和事件進行了系統(tǒng)的梳理和總結(jié),用確鑿的考古資料結(jié)合歷史文獻,對其來龍去脈都做了詳盡的敘述和說明,并分析了這些歷史事件在文獻記載中出錯,以及為什么會出錯等情況,將考古學成果轉(zhuǎn)化成普通讀者容易接受的通俗讀物的形式,匡正了歷史訛誤,還原了歷史的本真面目。
研究出版社總編輯丁波推薦的其余7本分別是陳其泰、劉永祥著《中國史學永恒魅力十八講》、楊利偉著《天地九重》、[德] 托馬斯·拉貝編著《拉貝與中國》、安平著《抗戰(zhàn)勝利日》、東方為甫著《信仰:我的青春》、張石山、王芳著《戲臺上的中國》、張大可著《三國創(chuàng)世英雄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