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失敗后,國內革命活動陷入低潮,土地革命時期開始。在整個土地革命時期,我黨一共有兩次設立臨時中央的情況,第一次發(fā)生在1927年,當時大革命剛剛失??;第二次發(fā)生在1931年,當時身在上海的中央委員與政治局委員都不足半數,在共產國際的指導下,臨時中央再次設立。那么,這兩次設立臨時中央期間,擔任負責人的都是誰?
第一次設立臨時中央的負責人是瞿秋白
瞿秋白早年時期曾在武漢學習英文,1917年,他跟隨堂哥前往北京,進入外交部的俄文專修館學習俄文。1919年之后,瞿秋白加入了李大釗、張嵩年發(fā)起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會,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
1920年,因為瞿秋白懂俄文,所以他被北京《晨報》和上?!稌r事新報》聘為特約通訊員,前往莫斯科采訪。1921年,莫斯科東方大學開辦中國班,因為瞿秋白懂俄語,所以被中國班聘為翻譯兼教師。1922年春天,瞿秋白光榮地加入了我黨。
1922年年底,陳獨秀前往蘇聯考察,在這期間,瞿秋白擔任了他的翻譯,年輕干練的瞿秋白給陳獨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之后,陳獨秀邀請瞿秋白回國工作。回國后,瞿秋白翻譯了很多馬列主義著作,在國內宣傳了馬克思主義,為我黨早期的發(fā)展壯大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1923年,瞿秋白進入上海大學任教。也是這一年,他參與了國民黨“一大”宣言草案的起草工作,為兩黨第一次合作以及“三大政策”的確定立下了汗馬功勞。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陳獨秀被停職,臨時中央設立,同時,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我黨在武漢召開了八七會議。八七會議之后,瞿秋白成為臨時中央的負責人,主持全面工作。1928年,“六大”結束之后,參會代表陸續(xù)從蘇聯莫斯科回國,新的中央組成人員也誕生,臨時中央的使命結束。
第二次設立臨時中央的負責人是博古
第二次設立臨時中央發(fā)生在1931年,當時也有其特殊的背景,這一年,顧順章被捕后叛變,上海的地下組織幾乎遭遇破壞。在這種背景下,留在上海的中央委員已不足半數。在共產國際的指導下,臨時中央再次設立。
當時是1931年9月中旬,王明、張聞天、博古等人在博古家中召開了設立臨時中央的會議,根據王明提議,博古成為臨時中央的總負責。博古與瞿秋白的情況是類似的,兩人都有在蘇聯生活學習的經歷,共產國際也支持他們,因此,博古順利成為臨時中央的負責人。
在這之后,博古前往中央根據地,以臨時中央總負責的身份主持中央蘇區(qū)的工作,可惜的是,博古卻在中央根據地推行王明的“左傾”錯誤,給中央紅軍造成了很大的損失,第五次反“圍剿”也因此失敗。
1934年1月,在第五次反“圍剿”期間,六屆五中全會在瑞金召開。這次會議選出了新的中央委員與政治局委員,他們也陸續(xù)開始工作,在這種背景下,臨時中央宣告結束。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會議后,博古繼續(xù)主持中央蘇區(qū)的工作,直到1935年1月,遵義會議之后,博古才不再擔任總負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