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紅軍被迫開始長征。長征初期,博古與李德等人的錯誤指揮依然存在,尤其是湘江戰(zhàn)役,使得紅軍斷后的部隊幾乎損失殆盡,紅軍也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1935年1月15日,紅軍占領遵義后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是革命歷史上重要的轉折。而遵義會議上之所以形成轉折,離不開一位關鍵先生,正是這位關鍵先生投出關鍵一票,才改變了當時的形勢,挽救了紅軍。那么,這位投出關鍵一票的關鍵先生是誰呢?
此人就是王稼祥。第五次反“圍剿”中,王稼祥身受重傷,不過他依然帶傷參加了長征。1935年1月15日,遵義會議召開時,作為候補委員的王稼祥也參加了會議,當時他的情況并不樂觀,因為身受重傷,所以在躺椅上參加了會議。
1月15日是會議的第一天,會議召開的時間是夜里,會議首先由當時的臨時負責人博古系統(tǒng)總結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原因。博古發(fā)言完畢后,張聞天第一個表示反對,因為博古把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原因總結為敵人太強大:因為敵眾我寡,所以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張聞天反對的理由也很簡單,敵人雖然強大,但前四次反“圍剿”怎么就取得了成功呢?他認為,第五次反“圍剿”之所以失敗,最關鍵的問題還是出在指揮上,尤其是博古與李德的錯誤指揮,是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根本原因,張聞天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博古最不想面對的問題。
1月16日,也就是會議的第二天,這一天主席也在會議上贊同了張聞天提出的看法,并且指出博古與李德等人是犯了軍事路線錯誤。主席的發(fā)言更深刻指出了博古與李德等人的錯誤,不過,作為臨時負責人,博古也有他的支持者,此人名叫凱豐,也叫何克全,他在遵義會議上公然支持博古,并且斥責其他人不懂軍事指揮。
有人反對博古,也有人支持,會議一下子陷入僵局,此時,關鍵先生出現(xiàn)了,他就是王稼祥,當時因為傷重正躺在躺椅上,他用一只手按著傷口,以候補委員的名義發(fā)言。王稼祥說他也同意主席的發(fā)言,召開會議的主要目的就是糾正錯誤,而不是把錯誤歸咎于其他原因。
王稼祥不僅是病號,也是候補委員,說話自然有分量。他的發(fā)言一下引來大部分人的贊同,而且王稼祥也在后續(xù)發(fā)言中明確提出要更換軍事三人團,同時他本人也支持主席的軍事路線,向主席投出了關鍵一票。自此之后,會議的風向徹底轉變。
會議的第三天,也就是1月17日,這一天開始系統(tǒng)糾正第五次反“圍剿”以來的錯誤,根據(jù)關鍵先生王稼祥的提議,會議重新選舉了軍事三人團,主席也進入軍事三人團,博古也被取消了負責人的職務。自此之后,紅軍開始走出泥淖,經(jīng)過25000里長征后在陜北勝利會師,偉大的戰(zhàn)略轉移結束。多年后,主席回憶遵義會議時,曾經(jīng)說到過王稼祥,主席說:“是他投了我關鍵一票”。
由此可見,在歷史的轉折點上,王稼祥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他的關鍵一票促使紅軍轉危為安,挽救了整個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稱王稼祥是遵義會議的關鍵先生一點都不為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