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時常要出去視察,而他最喜愛的交通工具就是列車了,列車自然也成為了流動的辦公室。
從1949年到1975年這期間,毛主席一共乘坐過72次專用列車,在列車上工作和生活了2148天,在這接近6年的時間里,總行程也達到了344.79萬公里。
而毛主席也通過專列在祖國這片遼闊的土地上留下了足跡,他調研了祖國的東西南北,在這期間也發(fā)生了許許多多溫情而又感人的故事。
故事一:在專列上開會調研
在1958年10月31日,豫北地區(qū)發(fā)生了一件不尋常的事情。夜晚來臨時,在黃河北邊的新鄉(xiāng)車站停下一輛綠皮列車。
這輛列車是從北京駛過來的,列車上乘坐的不是別人,正是毛主席和他的陪同人員。毛主席此行是前往鄭州開會,就在途中先停留在了新鄉(xiāng)車站。
列車剛剛停下的時候,毛主席就在專列辦公室里開了一個座談會,見了豫北地區(qū)的部分同志。毛主席此行去參加鄭州會議,目的在于糾正新鄉(xiāng)地區(qū)出現的干部問題。
要知道,在1956年新鄉(xiāng)地區(qū)就實現了高級合作化,同時也出現了干部瞎指揮和強迫命令等錯誤,這影響著祖國的建設事業(yè)。
所以為了糾正這個問題,黨中央就決定召開鄭州會議。就在當天晚上的7點半,毛主席的專列慢慢進了新鄉(xiāng)站,停了下來。
在專列上辦公的毛主席
隨后,在秘書田家英的帶領下,河南的省委書記史向生,新鄉(xiāng)的地委書記耿其昌、專員李炳源,進入了這個列車里面,向毛主席匯報情況。
耿其昌匯報了新鄉(xiāng)地區(qū)的農業(yè)合作化進展的情況。在這個座談會結束后,和毛主席一起來的羅瑞卿和滕代遠,考慮到毛主席在這一路上召開了很多次各地區(qū)的座談會,擔心主席累著身體,所以就想讓他快些啟程去終點站鄭州休息。
聽到了這個消息后,在車站外想見主席的人自然是心情焦急。最后,大家拜托田家英想想辦法。
于是,田家英就給大家出了一個好主意:讓七里營的同志以人民公社的名義寫張大字報,希望向毛主席匯報工作。
這個辦法也確實有用。毛主席隨后也表示,為了方便于談話和討論問題,座談會規(guī)模不宜過大, 10個人的規(guī)模就正好。而且在會議結束之后,毛主席還會下車,接見參加地委擴大會議的同志。
等候在車站上的各同志聽到這個消息后,感到十分高興,頓時一片沸騰。然后,在地委書記耿其昌的帶領下,這些同志就登上了毛主席的專列辦公室。
列車內,開著會議,列車外,等候的人越聚越多。就連在場的工作人員也感到奇怪:毛主席來新鄉(xiāng)的消息本來是保密的,可是怎么會這么快就在群眾中走漏了風聲呢?
時間來到了夜晚的10點半,在車站聚集了上百人。直到晚上11點,座談會才慢慢接近尾聲,毛主席也對大家說:“你們這里還在搞‘連軸轉’?同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實干精神與科學態(tài)度要結合嘛!會議開了兩個多小時嘍,到此結束。”
在短暫休息后,毛主席又繼續(xù)接見了參加地委擴大會議的領導同志,直到11月1日,也就是第二天凌晨零時30分,毛主席的列車才從新鄉(xiāng)車站離開。
1958年10月31日毛主席在專列上召開豫北地區(qū)負責人座談會
在20世紀50年代,毛主席還去過天津市王頂堤村視察工作。在那之后,這個地方就建起了一條鐵路,名為“紅旗線”。在此后的十幾年時間里,毛主席的列車每次來到天津時都會在這里???。
在1961年12月19日,毛主席的列車就停靠在了天津,也開始了座談會。當地的領導就在專列上向毛主席匯報了工作情況,當時正好談論著 “分配大包干”問題以及快要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
在這次座談會上,毛主席就對地方工作提出了明確的指示:“今年比去年好,形勢已經在向好的方向轉。農村在向好的轉,工業(yè)有了70條,也在向好的轉,商業(yè)也搞出了100條,困難不要好久就可以克服,再有一年就過去了,還是大有希望。”
毛主席還強調:“你們要把華北、河北的事情辦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我們每個共產黨人的責任和義務……”除此之外,親和的毛主席還在專列上請大家一起吃了頓飯。
在1952年10月下旬,毛主席還利用自己的假期時間,乘坐列車南下,對徐州、蘭考、開封等地進行了考察,巡視的第一站是徐州。
在10月28日下午,毛主席乘坐列車到達了徐州北站。在專列上,山東的省委書記向明將華東軍區(qū)裝甲兵司令員劉涌和政委劉毓標介紹給了毛主席,并希望主席到裝甲兵司令部休息。
毛主席說:“我看就莫去了,去了會給你們添麻煩,搞得雞犬不寧。就住在火車上好!今天沒有什么安排,你們回去吧,明天去看你們。”
在晚上,毛主席在列車上還接見了徐州市委副書記華誠一、市長張光中。毛主席問他們當地的情況,比如徐州有多少煤礦工人、鐵路工人、手工業(yè)工人、搬運工人?
而他們也都認真地回答了,毛主席一邊聽,還一邊拿著鉛筆,時不時地記錄下來。
到了第二天,毛主席先來到了華東軍區(qū)裝甲兵的外賓招待所,并鼓勵劉涌和劉毓標,說道:“你們都還年輕,要好好學習文化、學習技術,把坦克兵搞好?!?/p>
隨后,毛主席又去了市政府招待所接見了許世友、華誠一和張光中。時間到了中午飯點,劉涌想請毛主席到裝甲兵司令部吃飯,毛主席擺擺手微笑著說:“不用麻煩了,今天我請客,你們都到火車上去吃飯。”
隨后,他們就陪同毛主席一起來到了列車上。在列車里面,因為餐桌不大,所以毛主席就用一個小桌子,其他的人員就分別在其它的兩張小桌上用餐。
在當時,每個人的飯菜都是一模一樣的,都是簡單的四菜一湯。到了下午3點時分,毛主席就乘坐列車離開了徐州,去下一站視察工作。
還有一次,毛主席乘坐列車來到了南方視察,他對擔任保衛(wèi)工作的王芳說:“住在北京出不了好東西,要經常到群眾中去,走一走,看一看,調查實際情況,呼吸新鮮空氣,為‘加工廠’收集原料。”
毛主席在浙江也視察了許多地方,在列車里接見了當地的各個縣委書記,向他們調查了有關農村工作的情況和一些政策。
故事二:列車上不負光陰
毛主席一生酷愛讀書,熱愛學習,就算在奔波勞碌的視察路上、列車上,他也常常認真看書。
劉鳳英曾經當過毛主席列車的乘務員,當晚年回想起這些珍貴的往事時激動地說:“毛主席讀了一輩子書,一直讀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在當時很多乘務員都親眼看見了毛主席在列車上看書的場景。毛主席在列車上的房間里還擺放了許許多多的書。那這么多書是如何被搬上列車的呢?
原來,毛主席每次外出的時候都會帶兩個木箱,而這木箱的里面裝滿了需要看的各種書籍和文件。
在這些箱子被搬上車后,工作人員就會取出這些書,并且整齊有序地擺放好。
在列車上的某一天,毛主席讓劉鳳英把“二十四史”中的一本遞給他。后來,劉鳳英還在走廊里聽見毛主席閱讀的聲音。
還有一次,一位乘務員看見毛主席拿著很厚的一本書仔細閱讀,乘務員好奇地一看,發(fā)現是這本書是《三國志》。
毛主席看書的范圍很廣,諸如文史、天文、地理等書籍他都會看,偶爾還會讀一讀當代的小說。
在1952年,毛主席乘坐列車去視察山東、河南,有一天晚上毛主席準備休息時,習慣地拿起一本書。
可是剛剛翻看兩頁就被吸引住了,一直看到了夜里1點多,而這本書正是作家周立波寫的一個長篇小說《暴風驟雨》。
此外,毛主席有段時間還叮囑工作人員帶上英語書和詞典。在那一段時間里,毛主席對學英語很感興趣。
有一天夜里,乘務員還聽到了他的房間里傳出朗讀英語的聲音,當時在場的工作人員們也都感嘆道:“主席都60多歲了,日理萬機,為國事操心,還要抽出時間學習英語,真有毅力,很讓人佩服!”
的確,無論是在哪里,毛主席都在積極地學習,不浪費一分一秒。他還說過:“我是‘孔夫子搬家——全是書’。”毛主席的確是杰出的、最有魅力的“讀書家”。
故事三:關愛列車員冷暖疾苦
在列車上的工作人員看來,毛主席是人民的偉大領袖,又是一位和藹可親、讓人感到溫暖的長者。
在1956年的一天,在毛主席的身邊有一位工作人員,名叫姚淑賢。姚淑賢和她的男友在周六有個約會,可是在那天她接到了命令,要隨毛主席出車到北戴河開會。
當然,姚淑賢來不及告訴男友,就馬不停蹄地來到了列車上。列車里的她還有些心神不定,想著該如何彌補這次爽約。
而剛剛走進列車的毛主席突然停下了腳步,面向所有工作人員問道:“今天是禮拜六噢,你們有沒有安排約會的?”
眾人都微笑著搖頭,這時姚淑賢鼓起勇氣,靦腆地說:“我有。”
毛主席認真而又帶著親切關心,笑著問她:“跟什么人約會?”姚淑賢也就如實地回答了。
毛主席說“哦,糟糕。攪了你們的好事!”毛主席看了看窗外風景,又回過頭望著姚淑賢,然后皺緊了眉頭問:“怎么辦?你們打算在哪里約會?”
姚淑賢輕聲說道:“去中山公園,在門口見……主席,沒事的?!?/p>
毛主席有些著急了,忙說:“怎么會沒事呢?你通知他了吧?”
毛主席又看了看窗外,有些責備地說:“你這個小姚哇,要是不見不散可怎么辦?你就連個電話也沒給他打?”
小姚說:“我們只要接受任務就不能對外人說了……”
毛主席說:“久了會出誤會的,不要因為我而影響你們?!?/p>
到了晚上,小姚把削好了的鉛筆給毛主席拿過去,主席隨后對她說:“小姚,你等等,有個東西你拿回去給你的朋友看看,他就不會生氣了。”
隨即,毛主席拿出一支鉛筆,然后展開了一張16開的白紙,然后在紙上寫下了四句話: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躊躇。
這是《詩經·邶風》“靜女”篇的開頭四句,這首愛情詩與小姚失約的事挺符合的。毛主席讓小姚把這張紙條帶給男友。
然而,小姚為難地說道:“主席,我們有紀律,凡是帶字的東西都必須上交。”
毛主席笑著回復她:“你為什么要那么老實?現在沒有誰看到,我是不會打小報告的。”
在這之后,小姚就把紙條放在了一本書里。就這樣,毛主席的此舉也促成了一對情侶的幸?;橐?。
毛主席和專列乘務員一起
還有一位列車員名叫岳素花,她出生于河北的一戶農家,后來才成為了列車員,并且有幾次恰好執(zhí)行毛主席乘專列出行的任務。
1969年5月29日,岳素花和幾位新同志第一次執(zhí)行任務,而且還是毛主席的專列,她們都非常激動和急切,不停問列車領導:“毛主席能不能在這次任務中接見我們?”
列車領導說:“主席工作很忙,一上車就開始工作,要有合適的機會才能向主席提出請求。”
在幾天之后的一個下午,她們終于盼到了的好消息,毛主席要接見她們。當她們和主席見面時,毛主席笑著點頭,并且站起來和她們一一握手,接著就講起了家常。
后來回到車廂后,男工作人員得知了岳素花一行人受到了主席的接見,感到非常羨慕,然后鼓動她們去向專列領導提出和毛主席合影的請求。
一天,岳素花正在值班的時候,和她同一車廂的小王急忙跑過來說:“一會兒主席下車散步,和大家照相。”
隨后,毛主席就走了下來,鼓著掌走進了人群。這個時候有人就搬過來一個藤椅,想讓毛主席坐下來同大家合影。
可是主席笑著用手挪開了椅子,然后坐在了長滿雜草的土地上。而大家也迅速在主席周圍坐下,攝影師按下快門,為大家拍了多張值得紀念的照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