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討論一個
在學習攝影的過程中大家會遇到的狀態(tài):
是否需要【刻意拍攝】?
剛拿起相機時,很多人覺得拍照是件輕松隨意的事,想拍就拍、想拍什么就拍什么,有時能拍出自己想要的感覺,但有時又覺得拍不出味道。
這種時而隨性自如、時而陷入瓶頸的狀態(tài),究竟是否正常?
其實,這樣的狀態(tài)我也經歷過——從最初的隨性而為,到后來逐漸意識到需要有意識地構思、調整,這是必經階段。
有人擔心刻意拍攝會背離攝影的初衷,顯得做作。但【視覺表達】的能力需要通過訓練提升,就像書法一樣:一開始隨意書寫覺得有趣, 隨后你會形成自己的風格,達到揮灑自如的狀態(tài),這時又回歸隨意。
所以,這其實是一個“隨意—刻意—隨意”的三部曲過程,原理大致如此。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些照片,既有我拍的,也有學員的作品,都很有意思。先看一張照片,它是促使我想做這場直播的原因,非常特別。
這張照片是學員炫 Sheng在我們的學員群里分享的,他還附上了當天街拍的總結:
開始留意星芒的存在,會刻意運用
21
毫米焦段在小空間很好用,大場景需考慮更多因素,控制得當易出片
開始思考比較多了
我覺得重點不在于照片本身的完成度,而是他能觀察到更多細節(jié),并嘗試控制畫面元素,這已經是很大的進步。
他還配了示意圖輔助說明:
1. 有個愛心的形狀
2. 有條船。不過我認為這一點在畫面中的重要性相對弱一些
3. 21mm廣角鏡頭帶來的星芒
4.人物處于逆光狀態(tài),但環(huán)境的反光照射到人物身上,讓其部分變亮了,而且旁邊的塑料袋呈現(xiàn)出半透明的質感
5. 還有一個人
Q: 當時你是怎么看到這個場景的?
A : 我一開始被光吸引,一走過去就發(fā)現(xiàn)有窗,有走道,有天窗, 開始被4. 吸引去。
通過分析這些畫面元素,其實是想讓大家明白,這能增長我們的【視覺能力】。當你對畫面的觀察和理解與以往不同,能夠發(fā)現(xiàn)并組織組合這些視覺元素時,就意味著你的 “攝影眼” 被打開了,并在逐步提升。
學員提到,拍攝時運氣也很重要——比如在5區(qū),如果有顏色鮮艷的元素,畫面效果會更好;要能把建筑物拍進畫面就更棒了,不過這個想法實現(xiàn)起來需要考慮的因素比較多。
就拿畫面中的兩個人物(4區(qū)和5區(qū))來說,如果人物長得有特點,或者服裝顏色、款式漂亮,又或者姿態(tài)更理想,畫面會更加出彩。
看似是隨手一拍的照片,其實背后蘊含著很多的把控力。
這和以前的拍攝狀態(tài)不同,以前可能覺得只要把人框進畫面,地平線拍平就滿意了。但現(xiàn)在需要思考的是,星芒要在什么位置,人物該如何安排,光線和陰影怎樣處理,建筑物如何呈現(xiàn),顏色如何搭配等等。
當你思考得越多,就會發(fā)現(xiàn)攝影其實并不簡單,有太多值得深入研究和把控的地方。
就像最開始提到,我們會經歷從“隨意拍攝”到“刻意控制”,再到“游刃有余地隨意拍攝”這樣一個過程。這是一個攝影者成長的歷程。
有時候我拍照,感覺就是隨手抓起相機按下快門,看似簡單得沒有任何技術含量。以前有媒體采訪時,有人問我某張照片是怎么拍的,我還說就是隨手一拍,好像沒什么特別之處。但現(xiàn)在再回頭想想,真的是隨手拍嗎?
為什么選擇在那個位置拍攝,為什么用那個焦距,又為什么在那個時間按下快門,這些都不是無意識的行為。
這張照片很多人可能見過,因為哈蘇的官方賬號,像微博、小紅書、Ins 等平臺都發(fā)布過:
這是用哈蘇搭配 75P 鏡頭拍攝的,拍攝地點是一個澳門的網紅打卡點。
對我來 說,這張照片并不復雜,也不能完全代表我的攝影水平。不過在拍攝過程中,同樣經歷了“從隨意到刻意”的狀態(tài)轉變。
這張照片里有一個關鍵要素,就是線條和氣勢。如何把畫面的氣勢呈現(xiàn)出來呢?
就這張照片而言,葡京大樓本身的線條,比如像花瓣形狀的線條很有氣勢,而且這種線條拉得越長越好看,在我的這張照片中,它基本占據了畫面三分之二以上的長度:
另外,建筑物的邊緣線和其他線條形成了一個V 字形,這也增強了畫面的氣勢,讓它在縱深感上有很強的拉伸效果。
正是依靠這些線條,才讓整個畫面更具表現(xiàn)力。
路上的摩托車其實也是這張照片的一大趣味點。說起這個摩托車,當時可讓我費了不少心思。
這條路相當繁忙,車輛來來往往,要是畫面里出現(xiàn)汽車可就不太妙了,因為汽車在畫面下方會占據很大的空間,會讓畫面顯得很雜亂,甚至會改變畫面原本想要突出的重點。
但如果是像摩托車這樣小巧的元素,或者是一個人走過斑馬線,效果就大不一樣了。它們能和背景形成對比,為畫面增添不少韻味。
所以,在畫面中選擇合適的元素是至關重要的。雖然構圖和建筑物基本保持不變,但為了捕捉到理想中經過畫面的元素,我也等了蠻長的時間。
這張照片同樣是在澳門拍攝的:
當時看到這個場景,我一下子就被那面墻和墻上好看的陰影吸引住了。當時坐著兩個人,當下因為不好意思打擾他們,就用廣角鏡頭遠遠拍了一張。這張照片在那時就告一段落了,是我踩點時拍的一張片子。
后來,在帶學員進行外拍時又來到了這個地方。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之前怎么就沒注意到這把椅子呢!
這把椅子很有特色,看起來像是中式的實木椅子。椅子上雕刻著龍,還有許多精致的花紋,不過缺了一個扶手,估計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被扔在室外的吧。我覺得挺不錯,單獨給它拍了一張照片。
在拍攝的時候,我又有了新發(fā)現(xiàn),原來椅子上面還有細節(jié)!于是我靠近了一些,又拍了一張:
這才看清上面刻著“福祿壽”三個字,而且這幾個字居然是用貝殼鑲嵌制作的!現(xiàn)在想來,這真的非常具有中式風格,特別有意思。
第一次拍的時候壓根沒看到,直到第二次拍攝,在拍攝過程中才逐漸發(fā)現(xiàn)。越是靠近去拍,就越能發(fā)現(xiàn)更多的細節(jié)。
到后來,拍不拍椅子本身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這些精美的細節(jié)就足夠吸引人。
我住的酒店對面有個垃圾桶,上面套著塑料袋,下面并沒有固定的桶身。風一吹,塑料袋飄起來看上去特別像一個 “鬼”。巧的是,桶蓋上正好有兩個孔,看上去就像兩只眼睛,再加上那圓圓“腦袋”。 一看到這場景,我立刻舉起GR3拍攝,拍了大概十幾張。
因為背景中有人或沒人,以及行人走路的姿態(tài),都會對畫面產生影響,還有風吹動塑料袋飄起來的不同狀態(tài),也會左右照片的最終效果。
一個好的瞬間畫面,是不同元素的考量和組合。
在大家學習攝影的過程中,無論處于哪個階段,都不用太著急。畢竟攝影的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即使你正處于隨意拍攝的階段,那也無妨,這是對攝影產生興趣、自由探索的寶貴時期。盡情享受發(fā)現(xiàn)和記錄的樂趣,挖掘那些不經意間的美好瞬間。
要是處于刻意拍攝的階段,同樣也很正常,鉆研在構圖、光線、參數(shù)等要素不斷嘗試和調整。這意味著你在努力提升技術、追求更高質量的作品。
關鍵在于要放平心態(tài),專注于當下。
自然而然地,你就會逐漸過渡到下一個階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