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言: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為惡。何等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殺、盜、淫。口四者: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意三者:嫉、恚、癡。如是十事,不順圣道,名十惡行。是惡若止,名十善行耳。
本章對于什么叫做善、什么叫做惡,分別加以說明。我們每天的日常生活,都出不了行動、講話、思想這些活動,佛教稱為身、口、意三業(yè)。從身口意三方面所表現(xiàn)出來的,既可以表現(xiàn)為十種好的,也可以表現(xiàn)為十種惡的。善惡的體性,本來是沒有固定的,本性是空的,就是看我們究竟是要做好還是做壞,你要做善的,就是善,你要作惡,就是惡,本章就是專門闡釋這個道理。
語善業(yè)有四: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語、不綺語。不妄語,與五戒同。
不兩舌:
不存破壞他人和好的動機,不搬弄是非,不離間他人感情。世人不修口業(yè),東家說西,西家說東,搬弄是非,挑撥離間,常有兩舌之患。所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兩舌災禍,可導致無風生浪,是非煩惱,擾亂身心,甚至動武傷人,實為殺人不見血之罪魁。如能遠離兩舌,說正直話,盡可以避免是非爭端。
不惡口:
不說粗惡的、使人難堪的語言,如呵罵、冷嘲熱諷、尖酸刻薄的批評、惡意攻訐等;不說毀辱他人的話,及咒詛他人的惡毒言語。常人多患惡口罵人,且傷人父母祖宗三代,是為大惡口。經云“犯惡口者,當受畜生果報”,故不惡口而出言慈和,可積德成善,為人敬愛。
不妄語:
不妄語就是不欺騙他人,凡不如心想而說,皆是妄語。妄語有大?。喝缫姟⒙?、覺、知說不見聞覺知;不見、聞、覺、知說見聞覺知等,是名小妄語;可通懺悔。若未證圣果,而說我得須陀洹果9等;乃至實未得定、見好相等,而說得定、見香、見花、見菩薩、聲聞、天人、神鬼等,皆大妄語,犯則罪重,是不可悔。
如能遠離妄語,便能做到誠實不欺,則父母、兄弟、親屬、朋友,以及人事的接觸,彼此都能互相信任,實為得樂之道。如果欺騙人,定會失去信任,斷送自己的前程,其實是害自己。
不綺語:
不說無意義語,如誨盜誨淫、情歌艷曲、說笑撘訕,或者天南地北,言不及義?;ㄑ郧烧Z,輕浮無禮,說不正經的話,誘人生諸邪念,或出言戲弄,胡亂開口,以為取樂,都叫做綺語。說此綺語者,不但浪費時光,而且有害身心;不僅無益自己,且能加害他人,業(yè)報所在,死墮惡道,生而為人,永遭輕賤。故要說合于禮儀,真實的正經話,便叫做不綺語。如能遠離綺語,則心正言順,彬彬有禮,莊嚴威儀,也必為人所敬仰。
人家做了功德,我們雖然沒做,但只要隨著發(fā)歡喜心,一樣會有功德。相反,如果你不隨喜,而生憎惡心,出口嘲笑譏諷,那以后的苦報,是不能避免的。普賢菩薩的十大愿中,有“隨喜功德”的大愿。學佛的人,應該深深思考,學習菩薩的大愿,切實去做到。
十善業(yè)重視語業(yè),正說明了這是人類和樂共處的根本德行。人類以語言而傳達彼此的情意,如人與人間,盡是些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試問人類的和樂又從何說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