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慈集團最輝煌的時候,一度成為了哈爾濱這座城市的代名詞。
1996年,哈慈集團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這公司也成為我國醫(yī)療保健這個行業(yè)內首家上市的公司。當年,有不少聰明人當即就購買了哈慈的股票,如果是短期持有,兩年內就拋售的話,那這部分人一定是財富自由了。很可惜,很多人都是長期持有,當哈慈集團的光輝不在,手里拽著的股票也就不值錢了。
只要當時及時變現(xiàn)的人,無一例外都大賺了一筆。
哈慈是1996年上市的,頭三年的時候,這公司在滬市上一路高漲,一時風光無限。
1996年:每一股的收益是0.60元;
1997年:每一股的收益是0.45元;
1998年,每一股的收益是0.47元。
當哈慈五行針賣得最火熱的時候,也是哈慈集團蒸蒸日上的時候,尤其是在1998年這一年,哈慈五行針在這一年賣爆了,凈利潤直接飆升到了1.4億元。隨著利潤的狂飆,這一年,哈慈的股票也達到了峰值:瘋漲到了30元。
如果你是在1996年,哪怕是1997年入手,而且你的眼光很精準,在1998年就拋售離場,那絕對是大賺一筆。最不濟你在1999年離場,也還能小賺一筆,因為從1999年這一年開始,哈慈的市場增幅就出現(xiàn)了疲軟狀態(tài)。
我們來看看從1999年到2002年,這短短四年時間,哈慈每股收益的下滑狀態(tài):
1999年:每股收益是0.24元;
2000年:每股收益是0.17元;
2001年:每股收益是0.10元;
2002年:每股收益直接到了0.007元。
哪怕在2001年,哈慈的創(chuàng)始人郭立文在這一年登上了《福布斯》中國內地富豪排行榜的第29名;哪怕這一年他的個人身價達到了14.6億元,依舊沒法阻止“哈慈帝國”逐年下滑的頹勢。
郭立文的成功,和“哈慈帝國”的消亡,真的是成也哈慈五行針,敗也哈慈五行針。
郭立文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已經46歲了。那一年是1987年,他還是哈爾濱一個國企的普通工人,也是在這一年,他搞出來一個“吊瓶式磁化衛(wèi)生器”,還申請了專利。也是在1987年,他果斷辭去了鐵飯碗,借了兩萬元,租了學校的一個地下室開始了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路。
一年的時間,他就還清了欠款,還賺了兩萬元,一下就成了“萬元戶”。
1988年的萬元戶,那可是富人的代名詞。
也是在他成為萬元戶的同一年,他又弄出來一個新產品,名為“磁化杯”。也是打這開始,他的磁化理療健康理論也開始成熟了。憑借著這個小小的磁化杯,郭立文只用了四年的時間,就完成了財富的快速積累。
1989年,他公司的整年銷售收入是139元,利潤近22萬;四年后的1993年,哈慈整年的收入漲到1.4億元,利潤更是漲到了近2000萬。
當時的哈爾濱,可以說百分之九十的家庭,都有哈慈的磁化杯,全國也有近4000萬人,使用著哈慈的產品。
1996年,當“哈慈五行針”橫空出世的時候,郭立文的哈慈集團這才一飛沖天。
不過,郭立文也感覺自己遇到了瓶頸,他之前的商業(yè)模式,在我們現(xiàn)在看來很簡單,但是在當時是比較超前的,他就憑借著兩把刷子逆天改命。
第一把刷子:在傳統(tǒng)媒體報刊上打廣告。
那時候,他不僅和哈爾濱當?shù)氐拿襟w關系親密,黑龍江全省的媒體都是他的朋友。
第二把刷子:在全國各地建立了數(shù)十家分公司。
就連遠在四川都有他的分公司,在全國構建了一張線下銷售網絡。
但是,1996年這一年,當哈慈五行針出世的時候。郭立文明顯發(fā)現(xiàn),憑借著以前的套路玩法很難破局。于是乎,1997年他就出國考察新的商業(yè)模式。
還別說,真讓他發(fā)現(xiàn)了當時在國內沒見過的一種方式,那就是電視購物。這讓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發(fā)現(xiàn)了一個巨大的商機,回國之后,他立馬就在四川分公司搞了試點,看看用電視購物的方式推銷哈慈五行針的效果。
哪曉得,效果是立竿見影的好,超出了郭立文的預期。
于是乎,他果斷在全國電視臺循環(huán)轟炸。那時候,只要你一打開電視,不管換哪個臺,都能聽到“哈慈五行針”的廣告語。
我們來看看當年哈慈五行針的廣告語,有多么的誘惑人:
1:不用刺破皮膚,就能自己針灸;
2:不需要任何的醫(yī)學知識和基礎,就能簡單輕松的自己針灸;
3:不管何時何地,都能針灸。
瞧瞧,這廣告語在現(xiàn)在看來都挺誘惑人的,更別說九十年代那個信息閉塞的年代了。
再加上電視臺每天循環(huán)的轟炸,很多人也就認可了哈慈五行針。哪怕當年每個月的平均工資水平才1000元,哪怕當年哈慈五行針一套就敢賣300元,也擋不住人們購買的熱潮。這么說吧,當年如果送禮送一套哈慈五行針,那是倍有面子。
憑借著這款產品,哈慈也是日進斗金,最猛的時候,一天的回款就高達上千萬。
哪怕現(xiàn)在這款產品消失了,但是當年創(chuàng)下的熱度,也讓這款產品的廣告策劃營銷成為了經典案例。
一飛沖天后,郭立文甩開袖子開始了擴張的道路。
也正是邁出擴張的那一步開始,哈慈也邁出了消亡的那一步。
哈慈的擴張是從1998年開始的,如果說涉及保健品領域,還能說是和其本來業(yè)務有點契合。但是涉及制藥領域,就讓哈慈栽了一個跟頭。想必大家還記得蔣雯麗代言的“哈慈小兒驅蟲消食片”吧,當時的廣告也是滿天飛,但是消費者不怎么買賬。
為啥呢?
因為在消費者的固有印象中,哈慈做的就是保健品,而生產的藥品也就很難被消費者認可,也很難在各大醫(yī)院,哪怕是小診所都很難鋪開。
但是,哈慈沒有吸取教訓,后來的擴張領域就有點南轅北轍了。比如花費巨資建立了豬肉基地、收購酒廠、建立食品廠。尤其是其打造的“綠色豬肉”這個項目,先后就砸了近兩個億的真金白銀。
哈慈的綠色豬肉在市面上,比普通豬肉高了一倍的價格,這就很難打開市場了。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這個綠色豬肉項目后面還需要構建一整套完善的物流體系,不是一兩年就能建設好的,后續(xù)還要持續(xù)投入更多的資金進去,也不是像哈慈五行針那般,一兩年就獲得利潤。
除此之外,我們再來看看哈慈又花了多少資金,投資了哪些項目:
1:哈爾濱金國旅游項目:投資近3000萬;
2:上海哈慈大藥房:投資超千萬;
3:山東生態(tài)農業(yè)項目:投資超千萬;
4:煙臺貴賓酒廠:這個好一些,只投入了800萬出頭;
5:阿城食品廠:這個更好一些,只砸了300萬出頭進去;
6:飼料廠:這個就不行了,直接砸了上億元的真金白銀。
所有這些項目,哈慈先后動用了超過七億的資金進去。
原本以為會起到遍地開花的效果,哪曉得其中做起來的項目很少,而習慣了資金快出又能快速回款的哈慈,顯然無法適應這種需要長期經營才能回款的項目。
于是乎,哈慈的落幕也就是時間的問題了。
而作為哈慈的拳頭產品,一舉把哈慈送上青天的王牌產品“哈慈五行針”,銷售額也是逐年下滑。
哈慈五行針賣得最火的時候,一年的銷售額超過3億元,但是到了2001年,哈慈五行針這一年的銷售額直接暴跌到近8000萬。
其他花巨資的項目沒有起色,自己的拳頭產品也下滑嚴重,這就是盲目擴張帶來的影響。
2001年的時候,作為創(chuàng)始人的郭立文也萌生了退意。
第二年的11月,郭立文和他的家族,把手里的股份全都轉讓了出去。他退出得毫無預兆,也退出得很徹底,讓外界都驚掉了下巴。
不得不佩服郭立文這個人,一旦發(fā)現(xiàn)商機就全力出擊,絕不拖泥帶水;一旦發(fā)現(xiàn)危險的苗頭,退出也是絕不拖泥帶水。
但是,畢竟作為哈慈的創(chuàng)始人,郭立文對這個品牌還是有著感情的。
郭立文退出的時候,哈慈因為盲目投資,留下了很多個資金缺口。郭立文退出后,哈慈被收購,換了新東家。郭立文原本是想著新東家能給哈慈注入血液,他給哈慈找的新東家主營業(yè)務是環(huán)保方面的高科技產品,他希望借此能讓哈慈成功轉型。
但是,想法是好的,新東家又不是做慈善的,不可能給哈慈這個收購來的公司輸血,反倒是不斷地從哈慈抽血。
這樣一來,更加速了哈慈的消亡。
哈慈雖然沒了,但是給郭立文家族帶來了階層的跨越,讓一個毫無背景的普通工人,完成了鯉魚跳龍門的蛻變。至于哈慈到底給郭立文自己賺了多少,這個就沒法知道了。
只曉得郭立文撤場以后,帶著上億去了美國。
他和他的子女們,如今已經是美國人了,只要不折騰的話,那些錢足夠他們活得很好了。
至于郭立文是否還活著,這個也不得而知,如果他還活著,現(xiàn)在他也是86歲高齡的老人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