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客社: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xiāng)
文 /林鴻東
近年來,我在廈門西濱泰安橋與劉五店龍騰宮的清代古碑刻上,陸續(xù)找到了“閩海關”作為捐銀人的記載。
其中,劉五店龍騰宮的重修古碑鐫刻于光緒庚寅年(光緒十六年,1890年)。據(jù)說是為了省錢,1990年時,村民用古碑的背面刻寫重修龍騰宮的碑文,導致一碑兩文,百年同碑。在龍騰宮,如果要尋找這方光緒古碑,只須找到1990年的碑刻即可。
捐銀人名單中,“閩海關”排于第二位,首位是“梁協(xié)臺”(福建水師后營的軍官),其后是“張?zhí)珷敗?、“進士葉大砐”(或為葉大年,待證)。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重修共有64位捐銀人,涵蓋35個姓氏,捐款總額為1997塊銀元。
古碑刻上的“閩海關”,與鴉片戰(zhàn)爭之后由洋人主導的海關無關。它是清政府自主設立的。清康熙二十二年,施瑯收復臺灣,當年便向清廷請設海關??滴醵辏?684年),清政府解除海禁,并正式設立海關,陸續(xù)在福建、廣東、江南(江蘇)、浙江四省設立。其中,福建是最早設立海關的省份,這就是“閩海關”。
雍正七年(1729年),閩海關正式奏明覆準設立20處征稅口岸。這些口岸亦稱“錢糧口岸”、“紅單口岸”等,包括:南臺、廈門、泉州、涵江、安海、銅山、石碼、南山邊、閩安鎮(zhèn)、寧德、沙埕、福寧、白石司、劉五店、云霄、詔安、舊鎮(zhèn)、楓亭、江口、港尾渡。
據(jù)清道光《廈門志》所載,廈門被定為閩海關的“正口”(總口),是福建全省洋船出入的核心口岸?!伴}海關錢糧,廈口居其過半。年征稅銀超10.5萬兩”,“閩海關正口,位于島美路頭,稱大館”,“大館”之下,設有三類口岸,分別是稽查口岸、青單口岸、錢糧口岸。稽查口岸,專司巡查走私,不征稅,如澳頭稽查口岸。清單口岸負責驗貨后發(fā)清單,押送正口征稅。錢糧口岸負責對不進正口的本地水陸貨物直接征稅。也就是說,廈門的閩海關除了“大館”之外,只有兩個口岸是收稅的,一個是漳州的石碼,一個是劉五店。劉五店錢糧口岸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關于劉五店的“閩海關”,其具體情況是,在同安縣,距廈門東北水路七十里。負責查驗金門、烈?guī)Z、后浦、大嶝、小嶝及本地水陸各貨,對不經(jīng)廈門正口的貨物直接征稅。征收范圍,大致包括了現(xiàn)在的廈門同安區(qū)、翔安區(qū)與金門縣。劉五店等于是現(xiàn)廈門境內(nèi)除了廈門港之外,最大的對臺與遠洋商貿(mào)港口。
據(jù)《廈門志》風俗記記載,海禁解除,廈門海關設立后,“服賈者以販海為利,視汪洋巨浸如衽席,北至寧波、上海、天津、錦州;南至粵東;對渡臺灣。一歲往來數(shù)次。外至呂宋、蘇祿、實叻(新加坡)、噶喇吧(雅加達),冬去夏回,一年一次。初則獲利數(shù)倍不等,故有傾產(chǎn)造船者?!嫠说冉宕藶榛钫撸匀f計”。
這就是劉五店錢糧口岸,或稱“閩海關”的背景。如此富庶的海關機構為駐地附近修建橋梁、廟宇時捐點銀元,自是義不容辭。
LOOKERS鷺客社 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xiāng)
歡迎關注鷺客社,投稿聯(lián)系微信號:DONGE110
本篇圖文均為原創(chuàng),版權歸原創(chuàng)作者所有,歡迎轉發(fā)、群發(fā)給你的朋友,歡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經(jīng)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撰寫論文等任何使用。如需轉載,請通過公眾號后臺申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