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 頤和園寫生 36cm×41cm 1960年
所謂“寫生方法形成實境美”,就是把這個畫面畫得讓我們?nèi)缟砼R其境一樣,這是在20世紀以后的中國畫家們做的事情,這是特定的歷史和藝術(shù)史發(fā)展階段才出現(xiàn)的。50年代初,國內(nèi)有人說中國畫不能寫實,不能反應(yīng)現(xiàn)實生活,而當時的政治需要要反應(yīng)現(xiàn)實生活,要反應(yīng)工農(nóng)兵。在這個議論聲中,可染先生說,我要用中國畫的實踐證明中國畫能反應(yīng)真實的景色。
李可染 井岡山 138cm×68cm 1978年
此前嶺南派曾有寫實表現(xiàn),但不如可染先生畫的寫實更讓人覺得逼真,更讓人覺得身臨其境。用感覺來作畫,我認為是可染先生創(chuàng)作新筆墨的入手點,他是畫感覺,此前古人最多畫松樹,很難畫茂密的人工造林乃至整個山,比如他后來畫的《井岡山》,可染先生用特殊的筆墨語言來畫,畫感覺,這是他借鑒西洋繪畫的方法。
李可染 漓江勝景
李可染 江山覽勝圖
潘天壽先生曾經(jīng)說過:中國畫是畫修養(yǎng),西洋繪畫是畫感受。而可染先生這一點是借鑒西洋,如《漓江勝境圖》、《漓江勝攬圖》、《井岡山》等。古話論:真境逼而實境生,李先生的畫,重觀察、重歸納、重再現(xiàn)、講實景,畫出實境,是其革新的一個角度。這并不是巨細無遺地再現(xiàn)自然,而是有自己的歸納。李可染畫的森林山,雖然很厚重,但更重要的是整體的歸納,并不是一個一個畫的多細致。我覺得可染先生是畫出了中國畫新的自我感覺。
李可染 北京八大處寫生
李可染 北京西山碧云寺水泉院
李可染 靈巖山密林寫生
關(guān)于寫生,我們古代自古就有寫生的傳統(tǒng),古代的荊浩、趙昌、宋代的易元吉,他們都有寫生,但極少有作品傳世,而且未達到現(xiàn)代人的視覺意義的所謂真實再現(xiàn),而李可染開創(chuàng)了這個風(fēng)貌,這也是他用藝術(shù)實踐對民族虛無主義的第一次回應(yīng)。
李可染 蒼巖白練圖
李可染 高巖飛瀑圖 水墨紙本 1987年
李可染的實境與傅抱石、關(guān)山月等人不同,從中可以看到齊白石、黃賓虹的深刻影響,還有林風(fēng)眠的影響。他們對自然、對動物、對植物、對山川自然的態(tài)度,在可染先生的畫里有所反應(yīng)。傅抱石繪畫的實境在于動態(tài)之美,傅抱石先生的畫也真有實境之感,特別是他畫的瀑布,40年代在井岡山畫的很多代表作,真的有身臨其境、風(fēng)雨飄搖、氣象磅礴的感覺,但可染先生畫的實境是靜態(tài)的,你看他畫的漓江,是山川無比綿密而深沉的感覺,我想這與他個人的人性有關(guān)系??扇鞠壬男男越o我的感受和理解是,他極為沉靜,極為堅毅,極為安靜,極為理性,感覺他穩(wěn)如泰山,這一點在他的繪畫里都顯示出來了,全是表達山川敬慕之美。
李可染 佛教圣地九華山
李可染 桂林襟江閣
李可染 黃山紀游圖
李可染 萬山紅遍
李可染 雁蕩山
微信:zdazhuo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