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少年說》里有個男孩叫付軒昂,他站在學校天臺上,對著媽媽喊出委屈:“別再逼我做家務了!”
可媽媽卻一口回絕,還說以后要做更多。
當時很多人不理解,直到媽媽說出那句:
“你將來能泡得在廚房,下得了書房,能擔當,有責任,未來才會幸福?!?/p>
這番話,讓無數(shù)家長陷入沉思。
看似 “狠心” 的要求背后,藏著一位母親對孩子最深的愛與遠見。
01
做家務,從來不是浪費時間
在付軒昂媽媽看來,刷碗、擦地、做飯這些家務活,都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必修課。
兒子抱怨 “我只是個十幾歲的小孩子”,媽媽卻告訴他:“家務也是學習的一部分?!?這可不是隨口一說。
想想看,孩子在廚房學燜飯,要掌握火候和時間;整理房間,得學會分類歸納;幫父母打下手,還要協(xié)調(diào)配合。
這些看似普通的家務勞動,其實都在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
就像付軒昂,不僅學會了做燜飯、煮粥,更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出做事的耐心和條理。
而且,做家務能讓孩子真正體會到父母的辛苦。
以前家里的活都是媽媽一人承擔,付軒昂參與之后,才明白維持一個家的整潔溫馨并不容易。
這種切身體會,比父母說一百遍 “要感恩” 都管用。現(xiàn)在很多孩子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就是因為缺少這種對生活的真實體驗。
02
好的婚姻,需要 “會做家務” 的另一半
付軒昂媽媽讓兒子做家務,還有一層更深的考量 —— 培養(yǎng)他對未來家庭的責任感。
她拿孩子爸爸舉例:“媽媽為什么結(jié)婚?因為你爸爸在姥姥家刷了三年碗!”
從戀愛時主動承擔家務,到婚后照顧生病的妻子、24 小時陪護住院的老人,爸爸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責任與擔當。
媽媽告訴兒子:“未來你的另一半,也是父母的心頭寶,憑什么要受委屈?” 這句話戳中了很多人的痛點。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多少夫妻因為家務分工爭吵,甚至鬧到離婚?
就是因為一方覺得做家務是 “女人的事”,另一方卻認為 “我賺錢養(yǎng)家已經(jīng)很辛苦”。
付軒昂媽媽提前給兒子上了這一課,讓他明白:
好的婚姻,從來不是一方單方面的付出,而是兩個人共同經(jīng)營。
會做家務的男人,更懂得體諒另一半的不易,也更能扛起家庭的責任。
這種觀念的灌輸,比任何情感教育都更直接有效。
03
優(yōu)秀的孩子,背后都有 “不省心” 的父母
有人可能會說:付軒昂成績好,是因為他本身就聰明,和做家務沒關(guān)系。
但事實是,做家務不僅沒耽誤他學習,反而讓他變得更優(yōu)秀。
高中時,他在英語演講與配音比賽中拿下特等獎和國家級一等獎;
后來同時被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錄取,還成了保送名單里的第一名。
這恰恰證明了,學習和做家務從來不是對立的。
會做家務的孩子,更懂得合理安排時間,也更有自我管理能力。
付軒昂的媽媽沒有把孩子保護在 “只學習不做事” 的溫室里,而是讓他在生活中摸爬滾打,學會獨立和擔當。
反觀那些 “包辦一切” 的家長,看似是為孩子好,實則剝奪了他們成長的機會。
當孩子連自己的襪子都不會洗,又怎么能指望他們在未來獨立面對生活的挑戰(zhàn)?
付軒昂的父母用行動證明:真正的教育,是教會孩子如何生活。
做家務看似是件小事,卻藏著培養(yǎng)孩子責任感、獨立性和幸福感的大道理。
與其逼著孩子考高分,不如先教會他們?nèi)绾巫鲆粋€有擔當?shù)娜恕?/p>
畢竟,成績只能決定一時,而品格和能力,才是影響孩子一生的財富。
下次孩子抱怨 “不想做家務” 時,不妨像付軒昂媽媽那樣,耐心地告訴他:這些家務,都是你未來幸福生活的 “入場券”。
作者:等風來
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zhí)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nèi)心也要擁有自己向往的詩和遠方,關(guān)注我,持續(xù)給您提供更多育兒干貨。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