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如梭過半生,人間天上有陰晴。
風搖翠竹千山影,云散蒼梧萬壑聲。
野老倚欄觀海氣,漁童弄艇泛潮情。
此心未許塵中倦,且喜今宵得共行。
這首作品以半生光陰為軸心,在天地萬象的流轉中鋪陳生命體驗,將時光的匆迫、自然的生機與心靈的頓悟熔鑄為一幅動靜相生的精神畫卷。
全篇在滄桑與超然交織的基調中,完成對生命狀態(tài)的詩意觀照。
首聯(lián)"日月如梭過半生,人間天上有陰晴"以"如梭"直指時光飛逝的緊迫感,"過半生"三字沉甸甸落筆,奠定全篇的滄桑底色。
而"人間陰晴"與"天上陰晴"的并置頗具深意——人間世事的變幻無常與天象運行的永恒規(guī)律形成哲學對位,既是對生命無常的喟嘆,又暗含對自然法則的敬畏。
頷聯(lián)"風搖翠竹千山影,云散蒼梧萬壑聲"轉入自然意象的細膩刻畫。
"搖"字激活竹林的動態(tài)生命力,千山竹影的視覺延展與"風搖"的動態(tài)形成空間張力;"云散"則捕捉云霧消逝的瞬間,萬壑松聲的聽覺轟鳴與"云散"的靜謐構成動靜對比。
此聯(lián)看似寫景,實則以自然之動映照內心之靜,在景物描摹中暗藏心緒的流轉。
頸聯(lián)"野老倚欄觀海氣,漁童弄艇泛潮情"通過人物活動構建生活圖景。
"野老"的凝視與"漁童"的嬉戲形成老幼對比,倚欄觀海的靜態(tài)沉思與弄艇泛潮的動態(tài)歡愉構成生命狀態(tài)的雙重寫照。
海氣潮情的自然元素與人物情態(tài)的有機融合,既展現(xiàn)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又暗含"長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命哲理。
尾聯(lián)"此心未許塵中倦,且喜今宵得共行"以"未倦"二字實現(xiàn)情感逆轉,將前文的滄桑感轉化為精神昂揚的宣言。
"得共行"三字尤具余韻,既可解為與自然共行于天地之間,亦可視為與同道者共行于人生之路,在否定"塵倦"的決絕中透露出"得道"的欣悅,與首聯(lián)"過半生"的沉重形成情感閉環(huán)。
全篇以時光為引、自然為幕,在半生滄桑與心靈超然的對話中完成生命詩學的建構。
從"日月如梭"的急促到"此心未倦"的從容,從"人間陰晴"的變幻到"天上陰晴"的永恒,最終在"今宵共行"的當下體驗中,將半生積淀的感悟升華為對生命本真的確認。
詩中景語皆情語,自然意象成為心靈的鏡像,而尾聯(lián)的頓悟則如清風拂面,讓整首作品在滄桑底色上綻放出超然的光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