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誕生于舊中國,卻是在新中國被發(fā)現(xiàn)并傳世的。
隨著這首音樂的廣泛傳播,阿炳的生平曾被拍成電影。
當年在無錫崇安寺,和阿炳一起賣唱的周仁娣,無錫第二代“小熱昏”藝人,就說拍阿炳的電影不真實:“像我們這種曉得阿炳事情的人,看上去就沒有意思了,覺得假?!?br/>
假,是因為要把阿炳塑造成一個遭受黑暗社會壓迫的“正面形象”,所以就忌諱一個基本事實:阿炳因為個人生活極不檢點,而淪為赤貧的賣唱盲人。
一位無錫當?shù)氐睦蠄笕?,十幾歲每天看阿炳走來走去賣唱,聽過無數(shù)遍阿炳一邊走一邊拉的《二泉映月》,晚年講出來這樣一段話:
“阿炳如果沒有這段周折,……,就不會去深入研究民樂以及進行樂曲創(chuàng)作,也許一個音樂天才便會庸庸碌碌地度過一生。
“正是由于淪落到以賣唱為生,接觸到社會的最底層,充分領(lǐng)略到了勞動人民為謀求活計而遭遇的難以言表的艱辛,也由于他自己所處的社會地位,讓他嘗遍了人生的甜、酸、苦、辣,所有這些感受最終成就了阿炳的《二泉映月》?!?/p>
這位老報人的話,暗合張蒼水那句著名的:“歡愉之詞難工,愁苦之音易好?!?/p>
本文為我來我看見原創(chuàng)作品,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