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個問題:與人社交、打交道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對于這個問題,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但是,絕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是差不多的——讓自己獲利。
與人社交、打交道,本就是有“目的”的。要么讓自己獲利物質,要么讓自己獲利一定的感情滿足。
如果什么利益都沒有,那社交、打交道,又有什么意義呢?
最有效的社交方式:讓自己獲利,遠離那些讓自己感覺到“不舒服”的人。
02
社交,并不是漫無“目的”的,而是有指向性的。
假設,你跟某某人關系、感情都很不錯。為什么雙方會有如此不錯的感情呢?
原因很簡單,你跟他存在“相互滿足”的關系。
這里的滿足,可以是感情、精神上的滿足,可以是金錢、物質的滿足,也可以是其他的滿足。
關鍵就是,你舒服了,別人也舒服了。
就拿賺錢來說,你跟他合作賺到錢,你舒服了,他也舒服了。
反之,你跟他合作,總是吵架,你不舒服,他也不舒服,雙方的關系怎么可能和諧呢?
這就是社交的目的,以及指向性。
沒有無緣無故的好關系,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壞關系。一切關系,均有緣由。
03
讓自己舒服,這是一切社交的關鍵。
很多人都不理解,別人為什么越社交,越快樂,而自己越社交,越痛苦?
關鍵在于,別人的社交,讓自己舒服了。而你的社交,并沒有讓自己舒服。
并沒有讓自己舒服的社交關系,基本都是存在問題的。
一場親戚,他來道德綁架你,要你借錢給他,那你肯定會感覺到不舒服,內心膈應。
哪怕關系再親近,你也覺得這個親戚不是好人。
這種厭惡的感覺,就是你的內心在提醒你,這人并非良緣,要跟他保持距離。
保持距離,并不是跟別人為敵,而是井水不犯河水,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
沒必要擔心這關系會產生裂痕。因為所有讓你感覺到不舒服的關系,本身就有裂痕。這些裂痕,不是你能修補的。
04
社交標準:只跟讓自己感覺到舒服的人往來。
這關系未來會如何,沒有人知道。但當下,是否讓人感覺到舒服,我們都心知肚明。
當下讓我們感覺到舒服的關系,以后未必會越來越好。
但是,當下讓我們感覺到不舒服的關系,以后肯定會越來越差。
答案,在一開始,就已經注定了。
哪怕是感情、婚姻,也都是如此。一開始讓你感覺到舒服、幸福的異性,絕對是當下的最優(yōu)選。
而一開始就讓你感覺到不舒服、不幸福的異性,絕對是你的孽緣。還去選擇,就會一直苦下去。
社交的標準,其實很簡單,自己怎么快樂怎么來,自己怎么舒服怎么來。
至于讓自己不快樂,也不舒服的關系,那就及時斷舍離,揮手說再見吧。
05
寫到最后
社交,并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
這一刻,沒有遇到讓自己舒服的人,那就遠離社交,遠離圈子,選擇獨來獨往。
下一刻,遇到讓自己感覺到舒服的人,那就回歸社交,回歸圈子,選擇群來群往。
也就是說,不論是合群,還是不合群,只有一個相對的標準——自己是否感覺到舒服、快樂、爽了。
很直觀的感受,是不是?
就是直觀的感受。你想想,如果連自己的直觀感受,都不太好,那所做的一切事兒,又有什么意義呢?
讓自己舒服,才是人生最關鍵的事兒。
文/舒山有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