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頃煙波接混冥,扁輿乘興到中亭。
風(fēng)回遠吹天如醉,月澹平分水更青。
酒罷狂呼鷗共舞,詩閒豪縱鶴同聽。
何緣得與君相伴,直望蓬萊訪古靈。
這首作品以煙波浩渺的水域為背景,通過扁輿乘興、風(fēng)月映水、鷗鶴相伴等意象的鋪陳,構(gòu)建出一個空靈灑脫的意境。
全詩融動態(tài)描寫與靜態(tài)觀照于一體,既展現(xiàn)自然景物的壯美與清幽,又通過“酒罷狂呼”“詩閒豪縱”的細節(jié),傳遞出超脫塵俗、物我交融的情懷,最終以“訪蓬萊”作結(jié),將對相伴同游的渴望與對仙境的向往融為一體。
首聯(lián)“萬頃煙波接混冥,扁輿乘興到中亭”以宏觀視角切入,奠定全詩基調(diào)。
“萬頃煙波”既寫水域的廣闊無垠,又以“煙”字暗示水面的朦朧與空靈;“接混冥”中“混冥”指蒼茫的天空或混沌的境界,煙波與混冥相接,營造出天地交融的宏大感。
“扁輿乘興”則點明游覽的情景——乘著小轎,因興致而來,一個“興”字既寫心情的閑適,又為后文的“狂呼”“豪縱”埋下伏筆,引出人與景的互動。
頷聯(lián)“風(fēng)回遠吹天如醉,月澹平分水更青”轉(zhuǎn)為細節(jié)描寫,以動態(tài)強化畫面感。
“風(fēng)回遠吹”中,“回”字寫風(fēng)的轉(zhuǎn)向,“遠吹”則暗示風(fēng)來自遠處,帶動天色的變化;“天如醉”以擬人手法寫天空因風(fēng)而呈現(xiàn)的迷離之態(tài),似醉非醉,增添了幾分朦朧美。
“月澹平分”則寫月色淡雅,將水面平分為兩半,“平分”既寫月光的均勻,又暗含對稱之美;“水更青”以色彩收束,月下的水面因月色映照而更顯青碧,與首聯(lián)的“煙波”形成色彩上的過渡,從朦朧到清朗,意境漸次展開。
頸聯(lián)“酒罷狂呼鷗共舞,詩閒豪縱鶴同聽”將視角轉(zhuǎn)向人與自然的互動,凸顯灑脫不羈的情懷。
“酒罷狂呼”寫酒后放達,大聲呼喊,與“鷗共舞”形成呼應(yīng)——鷗鳥本為自然生靈,因人的“狂呼”而與之共舞,既見人與物的親近,又暗含對自由的向往;“詩閒豪縱”則寫詩興閑適時更顯豪放,“鶴同聽”中鶴為高潔之鳥,與人一同聆聽詩興,物我交融,既見情趣的高雅,又強化了超脫塵俗的意境。
尾聯(lián)“何緣得與君相伴,直望蓬萊訪古靈”以問句收束,點明主旨。
“何緣得與君相伴”中“君”或指同游者,或指自然中的鷗、鶴,甚至是心中的理想伴侶,一問既寫當下的孤獨,又暗含對相伴的渴望;“直望蓬萊訪古靈”則以“蓬萊”(傳說中仙山)為歸處,“訪古靈”既指拜訪古代的仙靈,更暗含對超脫塵世、回歸本真的向往,將前文的“煙波”“風(fēng)月”“鷗鶴”等意象統(tǒng)攝于對仙境的追尋之中,余韻悠長。
全詩通過“煙波”“混冥”“風(fēng)月”“鷗鶴”等自然意象的鋪陳,與“扁輿乘興”“酒罷狂呼”等人文活動的交織,構(gòu)建出一個空靈、灑脫的意境。
從水域的宏大到月色的清朗,從酒后的狂放到詩興的豪縱,每一處細節(jié)都服務(wù)于對超脫塵俗、物我交融情懷的表達。
最終以“訪蓬萊”作結(jié),將自然的壯美與內(nèi)心的向往融為一體,傳遞出對相伴同游的渴望和對仙境的追尋,整體意境開闊,情感真摯,余味深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