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誣告下場有多慘?自己挖坑自己跳!
勇哥讀史
“青天大老爺!他偷了我家牛!”——古裝劇里告狀的場面您肯定見過。但您知道嗎?在古代衙門亂告狀?小心搬石頭砸自己的腳,下場可能比被告還慘!
古代法律治誣告有個狠招,叫 “反坐” ——簡單說就是:你誣告別人什么罪,你自己就得受什么罰!
古代告狀場景
比如說,你想誣告別人偷牛? 查實(shí)了,你自己按偷牛罪挨罰!
比如說,誣告別人殺人? 嚯!搞不好你自己腦袋搬家!
早在秦漢時期,就定下了規(guī)矩。
秦朝法律就白紙黑字寫明白了:誣告有罪,還得重罰!
在湖北睡虎地出土的秦代竹簡上就記著一個真實(shí)的案例。有人誣告別人偷了二十塊錢,結(jié)果案子還沒判,誣告者自己倒先偷了一百塊。兩罪并罰,等著倒霉吧!
漢朝繼承了這規(guī)矩,尤其是誣告諸侯王要造反這種大罪,誣告者絕對吃不了兜著走。
唐宋時期,誣告罪名就玩得更細(xì)了。
唐朝出臺了著名的《唐律疏議》,這部“法律大全”把反坐玩得更精細(xì)了。你敢誣告別人“謀反”“大逆”(十惡不赦的重罪)?查實(shí)了,你自己立馬掉腦袋!就算誣告的是普通罪名,“誣告人者,各反坐”這條鐵律也跑不掉。
《唐律疏議》
宋朝基本照搬,而且對那種一而再、再而三誣告的“老油條”,罰得更狠!
明清對誣告者下手更毒了。
明清兩代,對誣告者更是毫不手軟。
明朝《大明律》規(guī)定:誣告者不光要“反坐”(承受誣告的罪名),還得 “加等”處罰!比如你誣告別人該打五十大板,你自己可能就得挨七十甚至一百大板!
清朝更絕,發(fā)明了 “殺威棒” ——誣告者一上堂,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按地上狠狠揍一頓板子! 清代筆記《獄中雜記》就透露,有些誣告的人,狀子還沒遞明白呢,就被這頓“殺威棒”打得半死,甚至直接一命嗚呼了。
轟動一時的“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平反后,那些誣告陷害的人,個個都沒好下場。好多人都丟了官帽,甚至掉了腦袋。
楊乃武與小白菜
古代法律為什么對誣告者下手這么狠?其實(shí)呀,背后有大智慧:
一是怕好人受冤屈,不能讓打官司變成害人的工具,得保護(hù)老實(shí)人。
二是衙門也怕麻煩,要是誰都能亂告一通,官府天天審誣告案就得累趴下,正經(jīng)事還干不干了?
三是怕社會亂套,鄰里鄉(xiāng)親要是整天互相誣告陷害,誰還敢相信誰?社會不就亂成一鍋粥了?必須狠罰才能鎮(zhèn)住這股歪風(fēng)!
所以說,古代對待誣告,核心就一句話:“你想用法律這把刀砍別人?好,刀把子一轉(zhuǎn),先砍你自己!” 這套“反坐”加“嚴(yán)懲”的組合拳,就是給那些想靠“惡人先告狀”使壞的人,挖了個深不見底的大坑。
它像一面冰冷的銅鏡,照出誣告者的歹毒心腸,更用最嚴(yán)厲的方式告訴所有人:公道,不是你能隨便誣陷的!亂告狀?代價你付不起!
#頭號創(chuàng)作者激勵計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