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紅嬋和陳芋汐搭檔參加大賽后,兩人都在為了取得更好的成績而競爭、合作,如今陳芋汐4奪下世錦賽十米臺冠軍,全紅嬋兩大短板暴露。
嬋寶究竟有什么短板?陳芋汐遇到過和她一樣的情況嗎?
很多跳水運動員都會面臨發(fā)育關(guān),因為她們剛參加跳水運動項目時才十幾歲,努力訓(xùn)練幾年,成績逐漸穩(wěn)定后,卻又面臨著發(fā)育關(guān)的考驗。
像跳水世界杯冠軍胡亞丹等人,就是因為身體發(fā)育后,無法正常施展自己的跳水技術(shù),難以取得好的成績。
而陳若琳是個例外,她就成功闖過發(fā)育關(guān),憑實力參加三屆奧運會,還是奧運會跳水項目賽場上,少見的20歲“高齡”選手。
正常情況下跳水運動員年齡普遍比較小,比如全紅嬋,還不到18歲就拿到了奧運冠軍獎牌。
但全紅嬋在最好的年紀(jì),收獲冠軍和獎牌后,也無法擺脫發(fā)育關(guān)給她帶來的挑戰(zhàn),這并非她不努力、不自律,而是一些客觀情況她不得不面對。
尤其是她作為一個跳水運動員,參加10米跳臺項目,就相當(dāng)于站在三層樓上往下跳,客服心理壓力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全紅嬋從起跳到入水展示“水花消失術(shù)”,往往不超過2秒時間,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她還要完成空中動作、入水動作,十分考驗她的基本功和核心力量。
能不能再一個合適的角度入水也很關(guān)鍵,這就需要她能在高度緊張的環(huán)境中,對外部空間有一定的感知。
全紅嬋體重增長前,她掌握的各種技術(shù)和水感,她體重增長后不能直接拿來用。
增長了體重的全紅嬋,就像舞蹈運動員穿著一雙不合腳的舞鞋,劈柴的人拿著一把不鋒利的斧子一樣,很多東西都要重新適應(yīng)。
尤其是全紅嬋還處于發(fā)育期,她的身高體重增長,不是她光靠科學(xué)飲食、規(guī)律運動就能控制住的。
甚至她在巴黎奧運會周期,就面臨著身高增長7厘米、體重增長7公斤的困境,而這些難處,她都默默和教練團隊溝通,激勵自己一點點地去克服,并沒有任何的抱怨。
但每個人的身體承受能力都是有限的,巴黎奧運會后,全紅嬋的腳腕傷,也到了需要被重視的階段,于是今年的很多重要比賽她都不能參加。
今年上半年,全紅嬋參加世界杯瓜達(dá)拉哈拉站10米臺比賽前,她的訓(xùn)練成績就不是特別理想,參賽前她是比較緊張的。
結(jié)果參賽時,她以4.95分的分?jǐn)?shù)差距輸給陳芋汐,拿到了亞軍的成績,這已經(jīng)是她拼盡全力,取得的比較理想的成績。
今年4月12日,全紅嬋在加拿大溫莎站又取得了亞軍的成績,這兩次成績對于旁觀者而言,不一定能看得出她是進步還是退步。
但陳若琳和全紅嬋都非常清楚,全紅嬋因為體重上漲,有很多技術(shù)需要改進,能在擔(dān)任跳臺項目上拿到亞軍已經(jīng)十分不容易。
如今專家指出,全紅嬋因為“發(fā)育關(guān)”、“長胖關(guān)”面臨的2大短板中,就有一個和她的體重有關(guān)。
全紅嬋的體重增長,一部分原因和她的發(fā)育有關(guān),還有一部分原因,外界認(rèn)為可能和她的家族基因有關(guān)。
因為她的父親、母親、哥哥大部分都是偏胖的體型,全紅嬋逐漸成長后,也有一定可能面對和他們一樣的情況。
曾有專家對“易胖體質(zhì)”這件事做出過解釋,提到易胖的先天因素只占30%到40%,一個人要保持身材穩(wěn)住體重,更多地還是要靠后天努力。
那么全紅嬋面對家族基因帶來的一些“不確定因素”,也并非完全沒有辦法解決。
她的教練陳若琳就在這方面很有發(fā)言權(quán),因為她曾客服過運動員體重增長帶來的問題。
而全紅嬋這段時間比較重要的任務(wù)就是減重,讓自己的體重保持在一顆合理的范圍內(nèi),再去練跳水技術(shù)。
每個跳水運動員,也不一定非要把體重保持在某個固定的數(shù)字,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像陳芋汐,能讓她成績比較穩(wěn)定的體重數(shù)是42.5公斤,但體重不超過43公斤,她都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身體,在跳臺上拿到一個比較優(yōu)秀的成績。
陳芋汐也曾像全紅嬋一樣,面臨著發(fā)育關(guān)帶來的困擾,比如成績下滑,東京奧運會、巴黎奧運會兩度奪銀。
她面臨職業(yè)生涯低谷期時,恰好全紅嬋正處于上升期,迎來外界不少的鮮花和掌聲。
而陳芋汐只能在比賽成績不理想后,隱忍落淚、掩面哭泣,又默默在觀眾看不見的地方努力,逐漸讓成績穩(wěn)定在如今這個較高的水平。
這中間她克服體重困境的一大秘訣就是自律,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有很多東西不能吃。
但陳芋汐不會因為不能享受一些美食就失去快樂,她會因為自己的成績進步、跳水狀態(tài)理想而獲得更高級的快樂。
她認(rèn)為這遠(yuǎn)比她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更有意義,這樣能讓她擁有一顆強大的內(nèi)心,更勇敢地去外界來自外界的壓力。
就像這次世錦賽陳芋汐奪冠,她知道自己身邊站著的不是全紅嬋,就很清晰地知道,自己要扛起更大的責(zé)任,她也真的扛起來了。
陳芋汐比全紅嬋大一些,剛開始全紅嬋沒有經(jīng)歷過和她一樣的困境,就不太能理解,如今她更能對陳芋汐過去的狀況感同身受,更加珍惜自己的職業(yè)生涯。
全紅嬋曾被問到是否有過想要逃跑,不再參加跳水訓(xùn)練時,她給出了肯定的回答,但她也表示,自己會調(diào)整好心態(tài),積極努力的。
這段時間她就在積極地參加訓(xùn)練,陳若琳也會在社交平臺發(fā)布一些她的近況,7月31日,陳若琳還發(fā)過她的視頻和照片動態(tài)。
視頻和照片上的全紅嬋,沒有因為一時的困難就一蹶不振,反而更加陽光開朗地成長起來,陳若琳也給予了她極大的肯定。
運動員在不同的發(fā)展時期,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真正優(yōu)秀的運動員能扛得住壓力,更快地實現(xiàn)自我成長,這背后也需要外界的一些支持和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