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最近熱得離譜,擋把曬碎的事在車主群炸了鍋。
王師傅的車停露天一整天,晚上摸擋把,塑料脆得像曬干的土豆片。地表溫度測到67度,早上八點開車,空調(diào)吹出來的風(fēng)都帶著熱氣。張姐曬方向盤按鍵全掉了,李大哥的座椅皮裂成渣,褲子沾了一手黑。
新車也沒幸免,車廠省成本用低熔點材料,高溫一烤全露餡。有人拿溫度計測過,暴曬一小時,儀表盤能飆到75度,仿皮直接軟成泥。最離譜的是空調(diào)按鈕曬變形,圓的變橢圓,按下去卡得直響。
老小區(qū)車位比金子還金貴,搶樹蔭都靠運氣,多數(shù)人只能硬著頭皮曬。買了遮陽擋不管用,貼膜號稱“航空材料”,上車還是燙得縮手。重慶車主早有招,降溫噴霧噴兩下,座椅能降十幾度,成都群里全在曬。
就是用得太快,一個月能噴三四瓶,錢包有點遭不住。新車主還算好,近兩年的車用了耐高溫材料,出問題能走質(zhì)保。
老車主只能自救,每月摸一遍內(nèi)飾,塑料軟了趕緊換,不然鑰匙孔都能掰斷。修個擋把小幾百,換座椅皮要幾千,想想都肉疼。
保險公司瞅準(zhǔn)機會,推了“高溫險”,每月58塊,曬壞的理論上能賠。王師傅剛買,說今年再碎啥,至少不用全自己掏。
我還在觀望,理賠那套路,懂的都懂,不敢輕易下決定。市政府也有動作,住建局上月討論車位“遮陽棚”,消息還沒落地。群里有人盼著降溫,有人擔(dān)心“優(yōu)先給有錢人裝”,吵得不可開交。
實驗數(shù)據(jù)擺著,室外35度時,封閉車30分鐘45度,1小時超60度,極端能到90度。ABS塑料標(biāo)稱耐80-100度,可夏天車內(nèi)溫度常超閾值,老化材料更扛不住。輪胎夏天損耗快,車速120公里時溫度能上110度,爆胎風(fēng)險翻一倍。
雨刮器膠條曬硬了,刮玻璃留水痕,夏天更換率比平時高四成。空調(diào)泵高溫下易罷工,維修量比其他季節(jié)多一半,修一次要等好幾天。
說句實話,成都的夏天早不是從前的溫柔樣,極端高溫成了???。
車主們邊吐槽邊升級“生存技巧”,遠程開空調(diào)、插小風(fēng)扇,圖個心里踏實。
再多妙招都抵不過一個理:車廠要是接著省材料,老百姓只能自己兜底?,F(xiàn)在都流行說,“別讓你的車,成了下一個高溫實驗品”。
我猜明年夏天前,成都的車位遮陽棚和內(nèi)飾市場,保準(zhǔn)得大變樣。你信不?反正我盯著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