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東風汽車集團宣布成立“奕派汽車科技公司”。(簡稱奕派科技)
新的“奕派科技”下設三個品牌,對風神、納米、奕派進行了全面整合,這意味著三大品牌的組織架構重新梳理。
和此前的整合不太一樣的是,升任新公司的是前嵐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的汪俊君,這是一位典型的技術型人才。
其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研讀動力工程、工程熱物理專業(yè),09年加入東風汽車。
超16年的東風工作歷史,主導東風馬赫動力、推動嵐圖ESSA、SOA電動架構研發(fā),同時鉆研駕駛輔助技術發(fā)展,從東風的視角來看,其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其所主導的嵐圖汽車,更是成為了中國新能源板塊,增速最快、成績最顯赫的高端品牌。
擁有如此之多經驗、技術儲備的“工程師型”人才,出任“奕派汽車科技公司”CEO,在內部是一次大膽的嘗試。
去年,風神、奕派、納米三大品牌的累計銷量超21萬余臺,在新能源市場中擁有一定話語權,產品從A0級轎車到B+級SUV全面覆蓋,同時擁有EV純電、PHEV插混以及不插電混動等技術儲備。
用“工程師思維”來運營企業(yè),對于用戶來說,是一種期待。
用汪俊君的話來說,其更懂車、更懂技術,同樣也知道用戶需要什么樣的產品,主導整個體系運營的時候,第一時間能解決用戶的需求。
同時,渠道、營銷、品牌運營和產品研發(fā)、設計,能夠做到完美閉環(huán),一切圍繞著用戶最需要的產品來推動工作。
其實全世界任何一個成功的車企,都是工程師主導的用戶思維。
躺在北美工廠睡覺的埃隆馬斯克,就是為了促生產,扁平的架構也是為了更好、更快的設計出優(yōu)秀的產品。
全世界第一大企業(yè)豐田,掌門人豐田章男就是典型的工程師人物,既推動、夯實了豐田的生產理念,也在一線試車。
成就了無數人越野之夢的中國越野車之父魏建軍,一樣是工程師邏輯。
在這個存量時代中,一切圍繞著用戶運營,才是決定成敗的底層關鍵,東風汽車調任汪俊君出任新公司CEO,也是在新能源時代中的一次大膽嘗試。
客觀來說,相比于其他品牌煥新、升級,奕派科技的成立是一次徹頭徹尾的改變,其將會擁有更獨立、更完整的體系力,尤其是在產品規(guī)劃上,這家公司落地就擁有多款車型。
在“未來之翼”戰(zhàn)略發(fā)布會上,奕派科技發(fā)布了兩款全新產品。
一款奕派008細分車型,一款全新風神L8,同時其還發(fā)布了納米01(參數丨圖片)的全新配色,從這些產品的特性來看,既做到了年輕、時尚,緊跟潮流,同時設計理念也趨于家族風格。
關鍵是,成為一家新的公司之后,奕派科技的多款車型,無論是奕派、納米還是風神,大概率不會存在透支資源、相互競爭的局面。
所以從行業(yè)角度來看,此次成立新公司的意義要遠遠超過三大品牌合并本身。
存量市場中,最忌資源消耗、打法不明確、自家多產品相互競爭,統(tǒng)一收納、整理,可以很好的避免這一問題的發(fā)生,將有效的資源進行全面整合。
且,此次重用技術型人才,更能集中資源、人力,從研發(fā)、設計層面快速推動企業(yè)發(fā)展,當然,奕派科技自然不用擔心體系凝聚力的問題。
根據規(guī)劃,截止到2028年,奕派科技將會擁有20款車型,產品覆蓋全面,對于東風來說,因為品牌統(tǒng)一管理,所以有更多的資源扶持。
對于這樣一個擁有更大規(guī)模的新公司來說,行業(yè)非常期待其自身的表現,尤其是在智能化方面,其已經和華為從簡單的采買合作,變成了深度的產品開發(fā)、營銷破局以及生態(tài)的全面整合階段。
這也意味著,行業(yè)最關注的乾崑智駕ADS、鴻蒙座艙等領先的技術,將會在未來全面投射在奕派科技的多款車型上。
大量新車型、新技術的導入,極其考驗企業(yè)在研發(fā)、生產上的能力,這也是技術型人才站臺CEO的核心關鍵。
其實談到“重技術、講產品”這件事兒,必須要提一提今年1月份,奕派品牌與華為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所達成的規(guī)劃,雙方約定在座艙、駕駛輔助等環(huán)節(jié)進入到深入合作環(huán)節(jié)。
東風&華為的DH合作共創(chuàng)項目已經在推動,今年第二季度已經成立新的公司,名為東風乘用車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從這里也不難看出,東風汽車在新能源時代重塑高度的打法,是相當清晰的。
一個是,整合多個品牌,聚攏在一家公司內,由工程師帶領著往前跑,另一個,和華為牽手為整個東風注入新鮮的力量和血液,保證企業(yè)推出的產品、技術不落后、擁有核心競爭力。
這一套打法是清晰的、有效的,而且是典型的用戶思維。
新能源時代的消費者更在乎感受,在不能丟棄品質的同時,還要求產品有更好的設計理念、更出色的價格、更好的科技感。
換句話說,奕派科技的落地,不單單是簡簡單單的“東風需要”,更是巨型企業(yè)都應該學習的模版,整合資源、重技術,和頂級企業(yè)強強聯(lián)合,每一項都是成功企業(yè)所需要的。
這些年,東風積攢了大量的技術儲備。
無論是基本研發(fā)、設計,還是從設備、人才儲備、運營以及社會資源來看,其都是中國乘用車市場中的頭部企業(yè),汽車不比其他,必須要擁有扎實的儲備,才能穩(wěn)步運營。
新能源時代的確允許很多企業(yè)造車,一定意義上放開了造車門檻,但這不意味著造車的難度降低了,事實上,把車造出來,和把車造好,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
過去幾年大量倒閉的企業(yè),為用戶帶來了無盡的煩惱,再一次讓我們意識到了體系的力量,只有活得久才能為用戶服務。
所以,每一份資源都要有效利用起來,沒有哪家企業(yè)比活了半個世紀的東風汽車更懂這個道理,所以其才是央企中為數不多動作飛快、刀法精準的選手。
從和華為牽手,到全面合作,再到勇敢整合多品牌,大膽重用工程師人才,無一不在說明這個老牌的、靠譜的央企品牌,和當年不一樣了。
它要做得不僅僅是一個新的企業(yè),更不僅僅是20款產品,而是要給整個行業(yè)、整個市場樹立一個新的模版出來。
在內卷的市場中,其要做的就是“不內卷”,向內求精簡整合,一定能得到更多的認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