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剛過,暑氣未消,但早晚的風已經(jīng)有一絲涼意~
孩子苦夏、愛出汗,折騰了一個伏天,立秋后免疫力最容易滑坡。
《黃帝內(nèi)經(jīng)》早就告訴過我們,秋季養(yǎng)生的大原則:要從發(fā)散轉(zhuǎn)為收斂了!
尤其是今年的金氣弱、土過盛,所以立秋之后要注意:降胃火,健脾,疏肝,令三焦通暢。
(此處基于五運六氣分析而來,看不懂可以略過。)
尤其是孩子,再照著大夏天的習慣去養(yǎng),很可能一開學就生病。
想要孩子身體好,家長要懂得順應秋季這個“養(yǎng)收”的勁兒,多帶孩子去三個地方,是我們中國人最“土”的方法,卻能賦予孩子一副好身體。
一、爬山,使肺氣清
帶孩子去徒步、爬山,在登頂那一刻,孩子一覽眾山小,大喊幾聲、深呼吸幾口,這其中可暗藏玄機。
中醫(yī)講“無外其志”,意思就是少點亂七八糟的念頭,專注自身!
立秋啦,暑假也快結束了,別一天到晚讓孩子緊繃著弦,山頂開闊,視野一下子就打開了,心開竅于目,孩子心里的那點小情緒、小壓力,都能隨著呼吸被呼出去!
杭州臨安都林山的家長都會在每年立秋后,帶孩子進山溯溪,把肺氣養(yǎng)足了,秋冬咳嗽都能少一大半。
這是因為山里海拔有1000米,山林中富含負氧離子,能激活孩子大腦前額葉皮層,提升專注力,還能增強肺泡攜氧能力,相當于給整個呼吸道做了一次深度清掃,有助肺氣肅降,提升抵抗力!
一路上陪孩子看看苔蘚、蟬蛻、眺望遠方的大山,這就是“正念練習”,能讓孩子大腦中那些焦躁的腦區(qū)安靜下來。
回家后,孩子入睡會很快,夜里也會很安穩(wěn),很少會踢被子了!
二、露營,使志安寧
中醫(yī)說,秋三月要使志安寧,那具體怎么做才能實現(xiàn)呢?
趁著立秋之后,天氣還不太涼,可以帶孩子去露營,全家一起搭好帳篷,午餐、晚餐都在露天解決。
孩子們可以光腳在草地上瘋跑,累了就一屁股坐在草地上,或者四仰八叉地躺下,看看夕陽,等待月光……
別怕他弄臟衣服,接點地氣才養(yǎng)神!
接地氣這個說法是我們老祖宗的智慧,但也得到了科學證實:
大地表面有穩(wěn)定的微弱負電荷,赤腳或用身體接觸地面,能“導”過來一些負電荷,中和體內(nèi)那些鬧騰的自由基。
挪威一家研究機構,跟蹤了500多組家庭后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接觸大自然的孩子整體表現(xiàn)上更安靜、更專注,出現(xiàn)秋燥易怒癥狀的比例更低!
當身體觸碰到大地母親,那份踏實感特別能安定人心,孩子的心神穩(wěn)定了,自然就能提升免疫力,秋季少生病。
三、逛早市,與雞俱興
《黃帝內(nèi)經(jīng)》說:秋三月要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意思是說立秋之后,要把生物鐘調(diào)整到跟雞差不多同步,天剛蒙蒙亮就該起床了。
說到這想問問你:“你知道現(xiàn)在幾點日出嗎?”
沒錯,早上五點多天就亮啦!
當然也不能光早起,還要早臥,雞可是天一擦黑就趴窩,咱們也可以帶孩子8點半上床,9點入睡。
這樣即使五點半起床,也能妥妥睡足8小時。
帶孩子去逛早市,主要是為了調(diào)整他的生物鐘,跟天地同步,與雞俱興,其實也就是跟太陽同步。
早晨的陽光,能幫助調(diào)整孩子紊亂的作息、改善情緒波動,生物鐘順了,免疫力自然就好。
等開學后,也不會起不來床,總是遲到了。
帶孩子去逛早市,就是個很好的由頭,用美食吸引孩子主動調(diào)整作息。
看著剛出爐的餅子冒著熱氣,聽著攤主響亮的吆喝聲,隨處可見的生機勃勃,能對沖秋季特有的悲涼之氣,讓孩子每一天都元氣滿滿!
寫在最后
天人合一是最昂貴的醫(yī)生,卻從不收診金。
24節(jié)氣是古人的智慧,也是我們可以跟上天地運行的標尺。
立秋之后帶孩子去上面3個地方,感受天地不同的節(jié)奏,順應自然的韻律。
就能把專屬于秋天的能量,悄悄存進孩子小小的身體里,讓他越來越壯實,那股子生機勃勃的勁頭,從內(nèi)而外透出來!
身體底子養(yǎng)好了,換季還怕啥?
歡迎關注+點贊+分享,讓更多家長看到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