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類肥胖人群,胖起來并不是因為“懶”,相反,他們可能還會有些勤快,每天的生活壓力很大,總有忙不完的事情,情緒也是比較緊繃,工作累得要命,體重卻蹭蹭漲,好不容易減幾斤,一松懈立刻反彈!
中醫(yī)減重專家范琳燕主任表示這種情況也叫做“壓力胖”
壓力胖的背后,其實是有一種激素在影響——那就是皮質醇,我們身體的“壓力警報器”。
當身體感知到壓力(無論是加班熬夜、情緒焦慮還是過度節(jié)食),體內這套精密系統(tǒng)便會拉響警報,釋放皮質醇,調動能量、提高警覺,讓我們身體能夠堅持住。
這本是身體應對危機的智慧儲備。但若壓力持續(xù)不斷,就會讓身體皮質醇一直處于過高的狀態(tài),更容易暴食、吸收能量、儲存脂肪,尤其是小腹處。
范琳燕主任說,在中醫(yī)看來,皮質醇過高的狀態(tài)還會擾亂了我們的“氣機”:
肝主疏泄:長期壓力導致肝氣郁結,氣滯則血瘀,代謝循環(huán)如同堵車般緩慢;
脾主運化:肝郁乘脾,脾氣虛弱,運化水谷精微的能力下降,吃進去的食物無法有效轉化為氣血,反而變成“痰濕”垃圾堆積體內;
這就是中醫(yī)所講的 “肝郁脾虛、痰濕內阻”,也是“壓力胖”的核心病機——越累,氣越堵,脾越虛,濕越重,人越胖,陷入惡性循環(huán)。
按下“解壓按鈕”:日常四件事
范琳燕主任認為想要打破這個循環(huán),關鍵在于平緩體內的壓力激素,恢復氣機舒暢。
1.飲食:
遠離“火上澆油”:高糖、油炸、辛辣、咖啡因(濃茶、咖啡過量)都會刺激身體,加劇壓力反應。
能多吃的食物:
小米粥:色黃入脾,養(yǎng)胃安神。
茯苓/山藥:健脾祛濕的“黃金搭檔”。
深綠色蔬菜:菠菜、西蘭花等富含B族維生素和鎂,是天然的“減壓營養(yǎng)素”。
2.運動:
拒絕“高耗能”運動:大汗淋漓、力竭筋疲的高強度運動,對長期高壓者而言是新的壓力源,會進一步推高皮質醇。
選擇“修復型”運動:
八段錦/太極拳:動作舒緩,呼吸深長。
散步:放松心情,促進氣血溫和流動。
瑜伽:注重呼吸和伸展,幫助身心連接,釋放緊張。
3.按摩穴位:
內關穴(腕橫紋上2寸,兩筋之間):心包經絡穴,寧心安神、寬胸理氣的要穴。感覺心慌、胸悶、壓力大時,用拇指按揉雙側內關3-5分鐘,有助平復情緒。
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脛骨旁開1橫指):胃經合穴,強壯脾胃、補中益氣的“明星穴位”。每天按揉或艾灸,提升脾胃運化力,從根源減少痰濕生成。
太沖穴(足背,第1、2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肝經原穴,疏肝解郁的“出氣筒”。情緒煩躁、兩脅脹痛時用力按揉,能有效疏通肝氣。
4.睡眠修復:
黃金修復期——子時(23點-1點):這是膽經當令,接著是肝經(1點-3點)。深度睡眠能讓肝膽充分休息、疏泄毒素、藏血養(yǎng)陰。熬夜是推高皮質醇、摧毀代謝的“核武器”!
營造“安眠”環(huán)境:睡前1小時遠離手機藍光,熱水泡腳(可加艾葉、花椒),聽舒緩音樂或做10分鐘冥想。讓身心真正“關機”充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