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guān)注”,精彩內(nèi)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文|萬象硬核
編輯|萬象硬核
?——【·前言·】——?
2015年4月18日,兩艘來自廣東海警的艦船在南海海域發(fā)現(xiàn)了他們今晚的“獵物”漁船。
從2014年3月起,海警們用一年多的時間連破16起非法捕獵一級保護動物案,查獲共計224.41千克,價值超過億元。
這是他們首次在南海海域進行抓捕行動。
然而正在他們試圖接近這兩只漁船時,對方竟然突然提速,試圖逃脫追捕。
漁船上陸續(xù)不斷有塑料袋和其他東西扔下來,看上去像是在掩蓋什么。
這“不要命”的逃法依然沒用,警方的艦船最后成功截獲逃犯的漁船,并在船上發(fā)現(xiàn)了將近12斤的珍貴海洋生物。
在嚴審后,警方還在船只角落搜查出一只改裝的廢舊氧氣瓶,里面竟然藏著大約8千克的目標動物。
此次出警的案件一共抓捕了22名涉案船員,查獲贓物13.53千克,經(jīng)鑒定價值540萬元。
被追捕時如此瘋狂的逃竄,他們明顯很清楚自己做的事是嚴重的犯罪行為。
那么他們究竟在南海捕撈什么呢?這東西為什么如此珍貴?
?——【·“珊瑚樹”是動物?·】——?
它就是紅珊瑚,是由一個個珊瑚蟲的個體聚集而成的群體動物。
很久以來,紅珊瑚一直被誤認為是一種植物,直到一九二幾年人們才在顯微鏡下看到了珊瑚的真面目:由密密麻麻的珊瑚蟲聚集而成。
它們通常生活在遠離人群聚居的熱帶和亞熱帶深海中,以100-2000米的海底巖石為附著點,在此扎根生長。
究其原因,是這里水流穩(wěn)定無亂流,溫度變化幅度小,鹽度同樣較為恒定,這樣的環(huán)境很適合珊瑚蟲存活。
海水中的各類元素造就了紅珊瑚的色澤,不過,紅珊瑚的顏色并非全然是紅色。
實際上,它們的色澤呈現(xiàn)多樣,深紅色、粉紅色、橘色都較為常見,甚至偶爾還會有白色的個體出現(xiàn)。
這些顏色不是一成不變的,當水質(zhì)出現(xiàn)變化或者溫度產(chǎn)生波動時,紅珊瑚就有可能因此改變顏色。
紅珊瑚的骨骼成分和人體骨骼里的鈣相似,質(zhì)地堅硬,能保存很長時間。
紅珊瑚的骨骼呈現(xiàn)出類似樹枝的形狀,上面布滿了小圓坑。
珊瑚蟲們就圍繞著骨骼住在這些小圓坑里,勤勤懇懇分泌著形成紅珊瑚骨骼的碳酸鈣。
這些珊瑚蟲是中空的圓柱形,在身體的頂端有一圈觸手。白天觸手們乖乖收攏著,晚上伸展開而到了夜晚,觸手則會舒展開來,通過這種方式捕捉浮游生物吃。
若從珊瑚蟲幼蟲依附于紅珊瑚骨骼的那一刻算起,要經(jīng)過大概10-12年的時間才能成年。
成年后的珊瑚蟲,會在每一年的夏季展開產(chǎn)卵行為。
出于延續(xù)后代的需求,紅珊瑚展現(xiàn)出了強大的適應(yīng)能力,不僅可以通過無性和有性兩種方式繁衍,就連枝體斷裂,也能重新生長成另一株新珊瑚。
紅珊瑚是典型的群體生物,它們的生長從不局限于既有形態(tài),總會源源不斷地長出新的 “枝丫”,久而久之,整株珊瑚舒展如樹,“珊瑚樹” 的名號也由此而來。
別看紅珊瑚上的珊瑚蟲個體只有幾毫米,它們憑借著世代不斷的堆積,竟然能造就出數(shù)米高的龐大珊瑚群體。
如此說來,紅珊瑚的壽命長得很,但生長節(jié)奏卻拖沓得很,每年的生長幅度僅以毫米計。
很多時候,一棵看似小巧的紅珊瑚,說不定已經(jīng)在深海中歷經(jīng)了數(shù)百年的潮起潮落。
這是因為紅珊瑚沒有魚蝦那樣自由移動覓食的能力,只能固定在一處,等待食物主動送到嘴邊。
由于獲取食物的機會不穩(wěn)定,因此珊瑚蟲們經(jīng)常處于饑餓與飽腹交替的狀態(tài),生長速度自然也就十分緩慢了。
而且環(huán)境也會影響珊瑚群體的生長速度,深海中的海水溫度非常低,這會使得它們的新陳代謝過程變得遲緩,從而讓紅珊瑚的生長節(jié)奏更為緩慢。
另有一點值得注意,珊瑚的生長還存在著季節(jié)性的不同。
夏、秋季氣候溫暖,它長得更快,冬、春季氣候寒冷,生長則放緩。
正是這種快慢交替,讓珊瑚骨上形成了如同樹木年輪般的生長環(huán)。
紅珊瑚對生存環(huán)境有著極為嚴苛的要求,它生活的海水必須維持標準鹽度,鹽度的細微波動都可能影響其生存狀態(tài)。
另外,適宜的光照條件,特定范圍的水溫和水壓要求相輔相成,任何偏離都可能帶來不利影響。
不但如此,海水中浮游生物的密度也決定著骨骼堆積速度,畢竟吃得多就長得快嘛。
紅珊瑚還要求海水的流速需適中,既能帶來食物又不會對它的結(jié)構(gòu)造成沖擊。
珊瑚蟲的健康狀況也關(guān)乎著群體的存續(xù),一旦出現(xiàn)病害便可能導(dǎo)致生長停滯。
而海洋污染則是現(xiàn)代社會中威脅紅珊瑚生存的重要因素,污染物會破壞它們的棲息環(huán)境。
由于這些因素相互作用,并且難以在人工環(huán)境中完全模擬,紅珊瑚到現(xiàn)在都沒辦法用人工養(yǎng)殖的方式培育產(chǎn)出。
全球?qū)毷奉愔,紅珊瑚顯得格外特別,目前來看,實驗室根本培育不出它。
這樣的天然性和生存的獨特性使它在各類寶石中占據(jù)特殊地位。
?——【·文化符號:紅珊瑚·】——?
紅珊瑚在人類社會中是一種價值極高,富有文化內(nèi)涵的有機寶石。
堅硬的質(zhì)地、穩(wěn)定的結(jié)構(gòu)、鮮艷的色澤,再加上細膩瑩潤的特質(zhì),讓它在物理層面具備了被加工為寶石的可能。
寶石市場上,天然優(yōu)質(zhì)紅珊瑚之所以價值高昂,是由于它不可再生、無法人工養(yǎng)殖的屬性,再加上生長速度極慢,這些特點共同造就了它的稀缺性。
說到文化價值,紅珊瑚在古今中外的文化圖景中,都有不可替代的深遠文化意義,它的影響貫穿了不同的歷史時期與地域范圍。
在中國社會,紅珊瑚被賦予了豐富的吉祥寓意,而且自古以來,人們就相信它能夠驅(qū)走邪祟、避免禍患。
從商周時期的祭祀禮器到明清宮廷的儀仗裝飾,它頻繁出現(xiàn)在各類莊重場合,成為溝通人“神”、祈求國泰民安的載體。
民間更是將紅珊瑚視為平安符,孩童佩戴的紅珊瑚項圈、成人衣襟上的紅珊瑚佩飾,既遵循了傳統(tǒng)審美,也寄托著趨吉避兇的生活期許。
西方文明中對紅珊瑚也多有推崇,從古希臘認為紅珊瑚是海神波塞冬力量的化身,到中世紀歐洲,紅珊瑚因為它鮮艷的紅色,被宗教信徒們和“神圣之血”連接起來。
如今,紅珊瑚因其獨特的形成過程、稀缺性以及深厚的文化積淀,成為收藏界和珠寶行業(yè)的焦點。
它的價值不僅體現(xiàn)在經(jīng)濟層面,更在于它所蘊含的歷史與文化意義,是人類社會中兼具物質(zhì)與精神價值的珍貴存在。
但過度的人為采集與海洋污染問題交織,共同造成紅珊瑚的種群數(shù)量持續(xù)萎縮的局面。
很多國家已經(jīng)把它列為保護動物,禁止私自捕獵。
如果在海邊看到有人售賣紅珊瑚飾品,最好不要購買,這也是在保護它們的生存環(huán)境。
參考:
人民網(wǎng)-京華時報《中國連破南海非法獵捕紅珊瑚案 涉案金額過億》2015-05-26
中國科普網(wǎng)-科普時報《不得隨意買賣紅珊瑚》2023-03-07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