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家庭,一般被認為是社會的中流砥柱、中堅力量。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有恒產者有恒心。
說的就是無論是家庭還是個人,只要他有一定的資產和身家,就會有所顧忌、有所恃怙,就不會成為亡命天涯的浪子,或成為不穩(wěn)定因子。
包括中產在內的有產者,屬于一定程度的既得利益階層,雖然幾套房子、大幾十萬現(xiàn)金存款,也只能算是些蠅頭小利,但這群人往往也是最希望社會穩(wěn)定、最愛好和平的群體,他們往往會和金字塔頂尖的上流社會,站在同一立場,維護現(xiàn)有格局。
中產家庭,也可以理解為,擁有中等水平資產的家庭,也有一定的顧忌和恃怙,但又存在一定的階層不穩(wěn)定性,可能上升,也可能下滑。
具體到貴陽這樣的二線城市而言,結合本地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情況,我們認為,中產家庭,可以從以下四個維度來衡量:
1、家庭資產水平
家庭資產水平,無疑是眾多劃分社會階層方式的一個核心參考指標。
在貴陽而言,普通市民家庭,算上房產、車輛等大件財富資產,身家超過100萬的,擁有200萬身家的家庭,其實都并不少,只要有兩三代人的積累,拿出一兩百萬買房,其實并不是太困難的事,這種兩三百萬的水平,只能叫做小康家庭。
真正的中產,資產水平應該是中等規(guī)模的,在我國,城鎮(zhèn)家庭最大的資產,就是房產,達到中產的水平,起碼在擁有一套自住房以外,還有2套或更多房源用作生產資料,比如用于出租或經(jīng)營。
具體到貴陽而言,家庭資產500萬以上的家庭,應該算得上的妥妥的中產了,300萬以下稍微有點剛,300萬以上500萬以下,往往還差一點火候。
2、職業(yè)身份、社會地位以及能調動的社會資源
職業(yè)身份、社會地位以及能夠調動的社會資源,是相互聯(lián)系的。
中產作為社會的中流砥柱,上可接天線,下可接地氣,因此,在社會主流場景中,還是有一定話語權的。
他們從事的職業(yè)特征,集中分布于體制內、央國企、三甲醫(yī)師、高校科研院所教授、知名律師等具有一定準入門檻的行業(yè)和領域,而且各方面待遇、保障都不錯,社會地位也很體面。
他們能調動的社會資源并沒有上流階層那么大的規(guī)模,但是在一定地域、社區(qū)內,還是擁有一定的公共事務的參與和話語權的。
3、受教育程度
大多數(shù)貴陽中產家庭,家庭成員人均學歷基本都在本科以上,有的配置比較高的,夫妻還是雙碩博、雙名校的教育背景。
中產往往是對于教育最為重視的一個階層,因為他們手中掌握的生產資料沒那么多,有的并不足以保障子女后代終身階層不下滑。
因此,往往會通過加大對子女后代的教育投入,來構筑代際階層不下滑的護城河。
這也是判斷一個中產家庭在走上坡路還是下坡路的最敏感的指標之一:
父母雙非+子女名校,或者,父母本科+子女碩博,那就是這個家庭在走上坡路,青出于藍勝于藍。
父母是985/211+子女雙非院校,或者,父母碩博+子女本科,那么說明這個家庭的代際階層傳承出現(xiàn)了明顯的下滑傾向,一代不如一代,坐吃山空,往往兩三代人以后,就沒落了。
4、穩(wěn)定性和抗風險能力
中產家庭的穩(wěn)定性和抗風險能力,主要體現(xiàn)在現(xiàn)金流和存款方面。
在貴陽,一個中產家庭,各類高流通的存款、股票或備用金等,超過50萬的比比皆是。
按照夫妻雙雙月入過萬來計算,一個家庭年均凈勞動收入現(xiàn)金流量,達到30萬以上,也不算太難的事。
當然,很多中產家庭的現(xiàn)金流,還不僅僅只是來源于工資這種單一的勞動性收入,還會有一些理財、股票、房租等財產性收入。
一些家底稍微厚實點的中產,財產性收入甚至能夠超過其勞動性收入,家庭綜合年收入達50~60萬的,這個水平在全國都可以算得上是中產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