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紅館長在上周五的直播向一位島內媒體人宣戰(zhàn),起因是柯文哲在前一天庭審控訴檢方政治迫害,該媒體人鐵口直斷柯貪污,認為因為害怕黃國昌取而代之,一山不容二虎,柯有深深的不安與焦慮,并批評柯為政治權力不擇手段。陳之漢指該媒體人幸災樂禍,口中說統(tǒng)一,但實際行為都在幫助民進黨。
早在陳之漢6月赴上海時,他與這位媒體人就已展開論戰(zhàn)。后者對館長修正兩岸立場不以為然,甚至稱上海不需要陳之漢肯定,曾引起正反兩極評價。作為旁觀者或許沒有必要站隊,但圍繞館長登陸,柯案以及大罷免,當中還是有不少是非問題值得厘清。
先說館長,他過去挺綠人盡皆知,與黃國昌發(fā)起“反紅媒”運動,壓迫過支持“九二共識”的媒體是事實,但他現(xiàn)在愿意道歉檢討,下功夫了解兩岸的歷史脈絡, 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站在對抗民進黨的第一線,而非躲在舒適區(qū)。 即使這種轉變的動機是基于個人利益的反撲,但只要他能認清大勢,傳達的是增進兩岸關系的正向思考,有助影響更多島內民眾破除綠色枷鎖,就算是要對其清算批判,也大可不必在民進黨對他恨之入骨時加入圍剿行列,非要把他推回“獨”營,讓更多有意轉變者望而卻步,對增進兩岸關系并無助益。
愿不愿意接受館長修正兩岸立場是個人選擇,但如果因為反對陳之漢,就去美化惡罷,就切割罷團與民進黨的關系,這種評論也有失客觀。(臺媒)
何況,他未來能不能在大陸賺錢,也要接受億萬網(wǎng)友的檢視,也要遵守大陸法律,如果是兩面人、吃飯砸鍋必遭唾棄,一些島內媒體人拒絕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他人轉變,這種內心深處的不安與焦慮,是真的堅持是非立場,還是覺得別人動了他們自以為該獨享的蛋糕,端看他們近來對館長的批評言論,被綠營媒體大肆轉載,得到不少“青鳥”喝彩,應該不難得出結論。
再說柯文哲,館長挺柯相信他絕對清白,這是陳之漢的個人立場,肯定館長兩岸立場的轉變也不代表要照單全收。另一方面,如果認為柯文哲政治獻金的一攤爛賬早已清白涂地,這些島內媒體人就認為在京華城案,檢方沒有勾稽到金流證據(jù)、以貪污定罪“押人取供”有理;就否認自柯案偵辦以來,為了試圖影響法官心證,從特定媒體流出的各種不實“偵辦黑料”,已讓“偵查不公開”成為虛文。這類沒有法治精神,不能就事論事的評論也難稱公道。
如果因為討厭黃國昌,就開始制造黃、柯之間的心結,揣摩柯在8月6日庭審時怒斥檢方是擔心被取而代之,怕小草忘了他,這種見縫插針的解讀,早已失去一個堅持是非的媒體工作者的應有高度,大有向綠營媒體或綠營政論節(jié)目看齊的趨勢。
事實上,這些媒體人真正啟人疑竇之處,不在他們不接受館長轉變,也不在他們對柯文哲的態(tài)度,而是這一年多來,他們對于大罷免,對于兩岸問題的各種評論分析已經嚴重跑偏,甚至是站在他們自己昔日立場的對立面。
大罷免明明是一場由執(zhí)政者發(fā)起的對在野陣營的政治清洗,這些媒體人卻對民進黨論述照單全收,稱罷免柴火是藍白添旺;面對柯建銘自己都承認2024選后兩天,已經醞釀罷免,他們依然固執(zhí)地認為是藍白修法惹來民意反撲;面對“青鳥”佯裝公民團體,渲染大陸威脅,讓罷免投票變成是否認同“抗中保臺”的表態(tài),他們堅稱罷團不是民進黨,在試圖美化惡罷的同時,這類解讀也在傷害大陸民眾的情感。
而如果參與者不是民進黨,就代表抗爭有理,奉此邏輯,這些人又何必在2014年反對“反服貿”?用是不是民進黨作為衡量是非的標準,這種評論方式簡直讓人驚掉下巴。
無論對柯文哲、黃國昌、館長有何“深仇大恨”,也不應該就此否認大罷免是賴清德發(fā)動的對在野勢力的政治清洗,圖為煽動“抗中”的罷藍委領銜人曹興誠。(臺媒)
7月26日大罷免投票前數(shù)月,這些媒體人說對罷團應該俯身溝通,而不是將他們打成綠側翼,但事后證明,罷團不僅是綠側翼,還要效法納粹操控群眾,卻不見他們發(fā)出一句譴責;面對綠委林岱樺遭起訴可能涉及派系斗爭,這些媒體人把綠營政治人物噤聲當作司法公正,民進黨更有道德的例證,藉此批判藍營對幽靈連署拒絕道歉,可對于執(zhí)政黨執(zhí)政9年來的各種道德劣跡他們只字不提。
用嚴苛標準檢視反罷方道德,卻避談民進黨選輸掀桌發(fā)動政治清洗的不道德, 這種對大罷免去脈絡化的解讀,正是三立、民視、自由時報求之不得的素材。所以他們的視頻切片這一年多來,頻繁在過去最反對他們的新聞媒體上出現(xiàn),得到“青鳥”、“黑熊”的垂青大愛。
面對質疑,他們的護身符是稱“藍白不統(tǒng)”,但這種解釋仍是在轉移焦點。因為從來沒有人反對他們的質疑,但更沒有統(tǒng)派會在批判藍白兩岸路線的同時輕縱民進黨,會把賴清德的政治清洗視為在野黨咎由自取,更沒有一個統(tǒng)派會以批判藍白的道德,試圖提升民進黨與挺綠罷團的道德。如果質疑藍白的兩岸立場就要美化惡罷,那反藍白的罷團發(fā)動罷免的目的也不在反“獨”促統(tǒng)。
如果館長轉變他們拒絕接受,要全力批判,那面對反統(tǒng)促“獨”的挺綠罷團,又稱應“俯身溝通”。試問,難道這些人過去不是站在支持蔡英文關掉中天電視臺的一方,不是“反紅媒”運動的協(xié)力者?如果對于還在堅持挺綠,挺“獨”者都能網(wǎng)開一面,館長修正兩岸立場卻不行, 這些媒體人奉行的到底是什么樣的是非標準,著實令人疑惑,今昔對比,對于他們立場丕變,更令很多人感到深深地遺憾與不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