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戲劇中的選曲改編為僅由樂器演奏的曲子,至少從巴洛克時代以后,一直是非常自然的事;而本片收錄的這兩首組曲,無疑是這類改編作品中最好的——比才《卡門》組曲和格里格《培爾·金特》組曲。
就《卡門》而言,歌劇中的管弦樂曲一直是這部作品最受歡迎的部分,比才在這部歌劇中創(chuàng)作出了很多優(yōu)美動人的旋律,其管弦樂伴奏部分結(jié)構(gòu)簡明而燦爛輝煌。
《卡門組曲》由歌劇《卡門》若干樂曲組成,是具有相對獨立性的樂章,分為第一組曲與第二組曲,它的組合、演奏順序等極具彈性,在這樣的情況下,《卡門組曲》也不再具有故事的連貫性。
其中第一組曲《前奏曲》、《阿拉貢舞曲》、《間奏曲》、《賽吉第亞舞曲》、《阿爾加拉的龍騎兵》、《斗牛士進行曲》六首樂曲組合而成;第二組曲則由《走私販進行曲》、《哈巴涅拉舞曲》、《夜曲》、《斗牛士之歌》、《士兵換崗》、《波希米亞舞曲》組成。
易卜生戲劇《培爾·金特》配樂由格里格譜寫,為了在音樂會上演出,作曲家先后從中選出八首曲子編成兩部組曲。他自己認為,改編為組曲的《培爾·金特》比戲劇配樂更能顯現(xiàn)出音樂的價值。流露清新、精致與如夢似幻的浪漫,是古典音樂史中少見的唯美之作。
《第一組曲》的四首樂曲包括:《晨歌》、《奧賽之死》、《安妮特拉之舞》以及《山魔王的大廳》。
《晨歌》描寫摩洛哥清晨之美景,給予人一種全新而愉悅的感覺,此段音樂亦是格里格音樂中最為有名的作品;《奧賽之死》以行板的速度,描述著當時培爾·金特母親逝世沉痛而悲泣的氣氛;
《安妮特拉之舞》由加入三角鐵的弦樂合奏,,描繪出妖艷的安妮特拉向培爾·金特獻舞的情景;《在山魔宮中》是繼《晨歌》外,格里格最為有名的作品,進行曲的風格,鼓聲隆隆且漸趨強大的急促音樂來彰顯山魔宮殿的可怕。
《第一組曲》推出后,格里格又選了四曲編成《第二組曲》,編號為55號。四首曲子分別是《搶奪新娘》、《阿拉伯之舞》、《培爾·金特返鄉(xiāng)》、《索爾薇格之歌》。
《第二組曲》和《第一組曲》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一組曲》的樂章分配采用奏鳴曲的標準形式;《第二組曲》中卻改采近似于貝多芬《月光曲》的手法:即第一樂章配置徐緩樂章,第二樂章為輕快舞曲,第三樂章是快速樂章,終曲則為徐緩的歌曲形式。
斯拉特金&圣路易斯交響樂團
《比才:卡門組曲&格里格:培爾·金特組曲》
收錄以上兩首組曲的這張專輯由美國指揮家萊昂納德·斯拉特金指揮圣路易斯斯交響樂團灌錄完成,屬發(fā)燒名廠Telarc公司早期的典范錄音之一,錄音自然較為粗獷有力,場面氣氛更是相當雄壯。
尤其是專輯第六首樂曲中呈現(xiàn)的那種萬馬奔騰的態(tài)勢,讓人內(nèi)心一陣興奮,聽后仍久久不能忘懷,更能展現(xiàn)播放設備的過人之處,此外樂器質(zhì)感與音色也堪稱上佳,小號和三角鐵的表現(xiàn)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至于《培爾·金特組曲》,演奏風格與《卡門》相似。這部作品本身就有不少的感情起伏,同時也讓斯拉特金有較多的發(fā)揮空間,兩曲相比,可謂各有千秋,相映成趣,是不可多得的古典試音示范盤。
《洛杉磯時報》這樣盛贊道:“全美音樂總監(jiān)指揮大師的經(jīng)典演出,展現(xiàn)比才與格里格名作全新典范!”華麗典雅的管弦樂器,展現(xiàn)豐潤細膩的風情!
萊昂納德·斯拉特金是炙手可熱的指揮家,長久以來,斯拉特金以指揮20世紀音樂作品(尤其是美國、英國和俄國的音樂)和積極推動藝術教育聞名于世,與一眾頂級樂團合作,演出足跡更是遍布北美洲、歐洲以及亞洲。其灌錄的唱片錄音超過一百張,獲得5座格萊美獎及超過60次的格萊美獎提名,獲頒的榮譽與獎項無數(shù)。
而演奏樂團圣路易斯交響樂團,實力亦不容小覷,它成立于1880年,是僅次于紐約愛樂管弦樂團,為全美國最古老的樂團之一。
【原裝進口】
斯拉特金&圣路易交響樂團
《比才 卡門組曲&格里格 培爾·金特組曲》
(美版CD)
掃碼珍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