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風剛起,晚上的空氣里多了一點涼意。窗外的梧桐葉子沙沙作響,像是在提醒——立秋到了。南方人不太講究貼秋膘,可一碗熱氣騰騰的湯,總要端上桌。那湯,不是講究排場,而是為了把一整天的疲憊,慢慢化開。
我記得小時候,立秋那天一放學回家,廚房的燈總是亮得早,鍋里咕嘟咕嘟地冒著熱氣,甜香的味道順著小巷飄出去。那是媽媽在煮“秋湯”——用南瓜、玉米、排骨,再放幾片生姜。她總說,立秋后早晚涼了,要喝點暖胃的,別讓寒氣鉆進身子。
南瓜要選皮色亮、個頭不大的,切開時刀口會“咔哧”一聲,橙黃色的瓜肉干凈利落地露出來。玉米最好是新摘下來的糯玉米,甜香濃,煮久了湯里會帶著淡淡的奶香。排骨要提前焯水,去掉浮沫,湯才清亮不膩。
做法不難,卻要有耐心。
先把排骨放進砂鍋里,加足清水,放入姜片,小火慢燉半小時,讓骨香一點點釋放出來;接著下南瓜塊、玉米段,繼續(xù)燉到南瓜綿軟、玉米金黃。湯色會變成溫暖的金色,舀一勺,香甜里帶著骨湯的醇厚。
端上桌時,最好趁熱喝。第一口暖到舌尖,第二口暖到胃里,第三口就暖進了心里。秋天的涼意,被這一碗湯慢慢推了出去。家里人一邊喝,一邊聊著最近的事,飯桌上多了幾分溫度。
有人說,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可在我心里,它更像是回家的季節(jié)。一碗湯,就是家的味道。
今年立秋,你打算喝什么湯?是老家的味道,還是自己新學的做法?在評論里說說,讓我們一起把秋天喝進心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