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劉小順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湖南省這片被湘江水滋養(yǎng)的土地,向來以“錦繡瀟湘”的美譽聞名——南岳衡山的云海、鳳凰古城的沱江、橘子洲頭的煙火,處處是自然與人文交織的畫卷。而在湖南這片旅游資源富集的土地上,張家界無疑是最耀眼的熱門旅游地之一,甚至可以說,許多游客初識湖南,便是從張家界的奇峰峻嶺開始的。
張家界坐落在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區(qū)腹地,曾用名“大庸市”,這座城市的命運與旅游緊緊相連——因旅游而建市,因風景而揚名。這里的“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是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更值得驕傲的是,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自然保護區(qū)、天子山自然保護區(qū)所構成的“武陵源風景名勝區(qū)”,也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chǎn)名錄》,那些拔地而起的石英砂巖峰林,像一柄柄刺破蒼穹的利劍,又像一群列隊而立的巨人,用億萬年的地質(zhì)奇觀,震撼著每一位到訪者。
對中國人而言,張家界的名字幾乎家喻戶曉。無論是課本里的描述、紀錄片里的鏡頭,還是朋友圈里的打卡照,它始終是湖南旅游的“頂流”。大多數(shù)人到湖南旅游,都會把張家界列為必去清單——乘百龍?zhí)焯莞╊辶衷坪?,走玻璃棧道感受懸空的刺激,在金鞭溪與獼猴偶遇,于袁家界看“乾坤柱”直插云霄……這些標志性景觀,構成了人們對“湖南之美”的重要想象。
除了自然奇景,張家界還浸潤著神秘的湘西文化。土家族的擺手舞、苗族的銀飾、白族的扎染,在吊腳樓與石板巷間流轉;趕年、哭嫁等獨特民俗,藏著少數(shù)民族的生活智慧。更讓張家界走向世界的,是那些大銀幕上的身影——好萊塢大片《阿凡達》中“哈利路亞山”的原型,便取自這里的乾坤柱,當電影里的奇幻世界與現(xiàn)實中的峰林重疊,張家界的名氣跨越國界,成為無數(shù)外國游客心中的“東方秘境”。
然而,就是這樣一座享譽中外的旅游名城,卻藏著一個讓人意外的“反差”:在湖南省下轄的13個地級市與1個自治州中,張家界的GDP竟然位居倒數(shù)第一,甚至被一些人戲稱為湖南“最窮”地級市。這難免讓人疑惑:張家界明明游客如織、名氣震天,為何經(jīng)濟數(shù)據(jù)卻不盡如人意?
其實,答案就藏在張家界的“選擇”里,這座城市的經(jīng)濟支柱幾乎全靠旅游業(yè),為了守護好這片不可復制的自然遺產(chǎn),它主動放棄了大規(guī)模發(fā)展工業(yè)的路徑。要知道,工業(yè)往往是拉動GDP的“快變量”,但也可能帶來環(huán)境的負擔。張家界深知,那些峰林、溪流、森林才是城市的根基——一旦生態(tài)被破壞,再高的GDP都換不回失去的美景。于是,張家界寧可放慢經(jīng)濟增速,也要守住“世界自然遺產(chǎn)”的金字招牌,讓子孫后代還能看到這份“鬼斧神工”。
這種“取舍”,盡管讓張家界的經(jīng)濟數(shù)據(jù)顯得不那么“亮眼”,卻換來了生態(tài)的永續(xù)。如今的張家界,森林覆蓋率高達70%以上,空氣負氧離子濃度遠超城市,每一口呼吸都是自然的饋贈。對當?shù)厝硕?,綠水青山就是最大的財富,這種“慢發(fā)展”里,其實藏著更長遠的智慧。
離開張家界時,車子行駛在蜿蜒的山路上,窗外的峰林在暮色中漸次隱去。忽然明白,GDP的排名或許能衡量經(jīng)濟的增速,卻無法定義一座城市的價值。湖南張家界用它的奇峰告訴世界:有些美麗,值得用“慢”來守護。對此,你還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哦!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態(tài)度的旅行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