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短劇火出了圈。
68歲的潘長江,參演短劇《進擊的潘叔》。
劇中,保潔工的他和豪門奶奶談戀愛。
李若彤參演的短劇《午后玫瑰》,收視率碾壓黃金檔電視劇。
而曾經(jīng)的女神 現(xiàn)在明星們搶著拍的,可能不是大導演的電影。 而是抖音上那種,每集只有幾分鐘的短劇。 明星集體"跳水" 這幾年長劇寒冬,短劇成了"熱乎飯"。 "去年一整年,我只接到兩個配角邀約。" 某位演過爆款劇的女演員私下說。 傳統(tǒng)影視圈的馬太效應,越來越殘酷。 頂流明星片酬千萬,腰部演員無戲可拍。 但短劇給了他們新機會。 2024年春節(jié),倪虹潔主演的《夫妻的春節(jié)》在抖音播出。 沒想到,她的首部短劇,觀看用戶破億,播放量直接沖上5億。 每集幾分鐘,幾十集的短劇,抓住了觀眾的心。 李若彤、劉曉慶、寧靜、潘長江、舒暢等明星,也成為短劇的演員。 劉曉慶在《萌寶助攻:五十歲婚寵》里的角色,跨度大得驚人。 但她卻說:“短劇,讓我找到了和年輕觀眾對話的方式。” 楊蓉,靠《二十九》里的“拽姐”形象翻紅。 王麗坤,因為前夫的丑聞,事業(yè)也受到影響。 短劇《若熙傳》成了她的救命稻草。 鏡頭前,她咽下委屈,眼神比當年更穩(wěn)。 她說:“短劇像便利店飯團,餓極了能填肚子,卻給不了紅毯?!?/strong> 但這話里,透著股子“先活著,再談體面”的倔強。 為啥明星們,都往短劇里扎? 傳統(tǒng)長劇,拍一部得6-12個月,風險高。 短劇呢?10天拍完,低成本,高回報。 對明星來說,這簡直就是“劃算”的代名詞。 短劇題材多樣,中老年婚戀、女性逆襲等等。 在長劇里,這些可能被邊緣化的內容,在短劇里卻能大放異彩。 短劇到底想香不香 這短劇,到底香不香? 明星們可不是傻子,他們心里都有本“賬”。 先說說效率。 傳統(tǒng)長劇,一旦開拍,就得全身心投入,幾個月不能接其他活。 短劇呢?10天拍完一部劇,留出來更多的自由時間。 拍完一部,還能接另一部,甚至同時拍幾部。 這效率,誰不羨慕? 再說說機會。 短劇給了明星試水小眾題材的機會。 劉曉慶的《萌寶助攻:五十歲婚寵》,聚焦中老年婚戀議題。 傳統(tǒng)長劇里,這類題材很少看到。 短劇市場,觀眾群體多樣,中老年、年輕人,都有各自的喜好。 明星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定位,選擇合適的題材,突破長劇的限制。 他們甚至嘗試搞笑、喜劇。 還有商業(yè)變現(xiàn)。 短劇頂流柯淳,靠一部《好一個乖乖女》爆火。 抖音粉絲超400萬,片酬翻10倍,單條廣告報價80萬。 這啥概念? 一部傳統(tǒng)長劇,主角的片酬可能也就這個數(shù)。 但短劇,幾個月就能賺到。 而且,短劇的粉絲經(jīng)濟模式逐漸成熟。 應援、雜志銷量,這些在偶像圈里的玩法,短劇演員也能玩。 但話說回來,短劇真的這么完美嗎? 當然不是。 明星們心里也清楚,短劇有它的局限性。 比如,短劇給不了代言,給不了紅毯。 它只能給一條縫,讓演員別被徹底遺忘。 王麗坤說:“先讓自己別消失,再談翻身?!?/strong> 這話,透著股子無奈,但也透著股子堅韌。 短劇是出路還是陷阱? 明星們扎堆短劇,也引發(fā)了不少爭議。 最大的爭議就是“掉價”。 傳統(tǒng)影視圈,存在著“電影>長劇>短劇”的鄙視鏈。 明星轉戰(zhàn)短劇是“妥協(xié)”,是“自降咖位”,這也是大多數(shù)人的看法。 劉曉慶頻繁接綜藝、拍短劇,就被嘲“消耗口碑”。 但她怎么回應的? “短劇是未來的風口,演員需要擁抱變化?!?/strong> 這話,說得硬氣,也說得在理。 但短劇市場,也確實存在不少問題。 打開短視頻平臺,滿屏都是“霸總”“甜寵”類。 劇情千篇一律,演員表演也大同小異。 某短劇男演員吐槽:“每天睜眼就是掐脖子、鎖喉,演到想吐!” 這話,聽著好笑,但也透著股子無奈。 同質化嚴重,不僅觀眾審美疲勞,演員也被困在套路里,提升不了演技。 還有行業(yè)洗牌的問題。 明星加盟短劇,無疑會擠壓中小團隊的生存空間。 內容質量,如何平衡流量? 這是個難題。 明星自帶流量,但流量不代表質量。 如果只追求流量,忽視內容,短劇市場遲早會陷入惡性循環(huán)。 盡管存在爭議和隱憂,但短劇市場的未來,依然被看好。 從“上星”衛(wèi)視的《午后玫瑰》,到主流媒體入局的“百劇共創(chuàng)”計劃,短劇正在從“小眾”走向“主流”。 央視的“百劇共創(chuàng)”計劃,投入6000萬元資金池。 目標在未來三年內,打造百部精品短劇。 這啥概念?傳統(tǒng)主流媒體,也開始重視短劇市場了。 這說明,短劇的藝術價值,正在被主流認可。 對演員來說,短劇或許會成為新的舞臺。 或許未來也會誕生真正的“國民級演員”。 短劇,曾被貼上"土味""low"的標簽,現(xiàn)在正成為明星們的救命稻草。 去年,中國短劇市場規(guī)模505億,首次超過電影票房。 預測2027年,會飆到856億,年增長率19.2%。 短劇,到底是“降維打擊”還是“無奈求生”? 或許,它是新的戰(zhàn)場。 但不管怎么樣,質量和創(chuàng)新還是首位。 演員們也許將重新找尋自己的定位,講述自己的故事。 本文作者 |檸檬雪
責任編輯 | 淡淡翠
策劃 | 淡淡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