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內塔尼亞胡拍板"寸土不留"的加沙戰(zhàn)略時,恐怕沒想到自己會陷入如此狼狽的境地。隨著聯合國會議召開,越來越多國家站在了以色列對立面。
1.以色列批準接管加沙,中方重磅表態(tài)
近期,以色列安全內閣批準以軍逐步接管整個加沙的計劃,瞬間在國際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平時愛指手畫腳的美國這次卻玩起了"裝聾作啞"的把戲,而中國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
一方面,中國的中東問題特使緊急召見了多位阿拉伯國家駐華大使,希望他們能夠團結一致,堅定地站在巴勒斯坦一邊。中國倡導通過談判落實“兩國方案”,并鼓勵阿拉伯國家在這一過程中發(fā)揮更為重要的作用,盡可能緩解中東局勢。
(內塔尼亞胡揚言全面接管加沙)
與此同時,聯合國也迅速行動起來。安理會舉行了一次關于以色列軍事計劃的緊急會議,這次會議由包括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提議召集,得到了除美國之外所有安理會成員的支持。這無疑給以色列施加了極大的壓力。
歐洲五國在會議之前就發(fā)表聲明譴責以色列擴大軍事行動,敦促其撤回計劃。會議上,中國代表傅聰的發(fā)言尤為引人注目,他強烈反對以色列企圖占領加沙,并強調加沙是巴勒斯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他敦促以色列立即停止加劇緊張局勢升級的行為,立即停止對加沙的軍事行動。
兩個強有力的“停止”表明了中國對巴勒斯坦問題的一貫態(tài)度。這種強硬態(tài)度背后,是中國對國際規(guī)則和人道主義的堅守。
(聯合國會議上,中方代表傅聰表態(tài))
2.巨大壓力下,以色列措辭悄然改變
在國際社會的巨大壓力下,以色列迅速調整了戰(zhàn)略目標,將原定的“全面占領加沙地帶”變成“占領加沙城”。這個微妙的措辭轉變,是一場赤裸裸的戰(zhàn)略潰退。
緊急會議后,德國宣布暫停向以色列出口可以用于加沙地區(qū)的軍事裝備,這無疑讓依賴進口武器的以色列國防體系感受到了實質性的“痛楚”。
以色列的這次縮手縮腳,也反映出其內部政治策略上的變化。當前的以色列政府由右翼勢力主導,推崇以強硬手段解決問題的策略。
然而,這種做法在國際上難以獲得廣泛支持,特別是在追求和平解決方案的呼聲越來越高的今天。民意正在逐漸施壓,要求政府改變戰(zhàn)術,結束漫長的沖突,以換取一個可以預見的和平未來。
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為其在加沙的軍事行動設定了一個新的目標,即“建立安全邊界”,并最終將領土交給阿拉伯部隊,但這一構想實在不那么靠譜。
(加沙地區(qū)人道主義災難深重)
長久以來,阿拉伯國家對于波及區(qū)域內的任何潛在占領,都持有高度的警惕性。擔心一旦卷入其中,就可能陷入無休無止的權力糾葛與局勢混亂。
因此,阿拉伯國家更傾向于將加沙重新交還給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畢竟,與其讓外來力量直接插手,不如通過內部力量的協商與整合,來共同尋找和平的突破口。
3.以軍大規(guī)模行動,只會踏入“戰(zhàn)爭黑洞”
事實上,以色列所謂的接管加沙的計劃也不會那么順利。盡管其在軍事上有優(yōu)勢,但哈馬斯也不是吃素的,雙方拉鋸了這么久就可見一斑。
當以色列坦克開進加沙城的瞬間,才是真正噩夢的開始。想象一下:狹窄的街道像迷宮般交錯,每扇窗戶后都可能藏著火箭筒,每條下水道都能鉆出哈馬斯成員。
哈馬斯用二十年時間把這里打造成"地下鋼鐵廠"——500公里隧道如同血管遍布全城,儲備的彈藥糧食足夠堅持相當長一段時間。
(大規(guī)模軍事行動只會將以色列拖入懸崖)
就算以色列暫時拿下加沙城,接下來怎么辦?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當一個政權被外力摧毀之后,留下的權力真空往往比先前的問題更為棘手。美國在阿富汗扶植的加尼政府,最后跑路時連總統府地毯都卷走了;蘇聯在喀布爾留下的納吉布拉政權,最后被掛在路燈上示眾。這種外來強加的傀儡,在加沙能活過三個月都算奇跡!
更糟糕的是,加沙地區(qū)的人道主義災難可能會被進一步放大,大規(guī)模的占領不僅將激化巴勒斯坦民眾的憤怒,還可能培養(yǎng)出新一代的極端主義者。靠坦克碾壓出來的"和平",最終只會收獲更多仇恨的種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