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近兩年后,2025年6月底,我國恢復進口400余種日本水產品。國家同意進口日本水產品,就問你敢吃嗎?
2025年6月29日,中國海關總署發(fā)布公告,自2025年6月起,除日本福島縣等 10個都縣外,其他地區(qū)符合條件的水產品可以恢復進口,數量達449種。自核污染水排海導致我國停止進口日本水產品,時隔兩年之后,日本又重新恢復對華出口,核污染水的影響已經消失?進口的日本水產品你還敢吃嗎?
不懼輻射,重新進口日本水產品
近日,海關總署的一則公告引發(fā)廣泛關注,被暫停進口近兩年的日本水產品,重新獲得出口中國的市場的資格,雖然這個出口附加了很多條件。
2025年6月底,海關總署發(fā)布公告稱,除日本福島、長野、東京等10個都縣之外,日本其他地區(qū)的水產品,可以恢復對華出口。
這次開放的進口名單,包括449種水產品,包括金槍魚、扇貝和螃蟹等。7月15日,產地為北海道和青森縣的3家日本企業(yè),進行了對華出口水產品注冊登記,這是對華出口水產品的必要手續(xù)。
針對此次重啟日本水產品進口,海關總署在公告中也解釋了原因,在對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的長期國際監(jiān)測、中方獨立取樣監(jiān)測的過程中,未發(fā)現(xiàn)輻射結果異常。
同時日本政府承諾在保障輸華水產品質量安全的前提下,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guī),有條件恢復日本部分地區(qū)的水產品進口,充分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我國之前是日本水產品最大的出口目的地,2022年,日本水產品向我國出口總值871億日元(合人民幣43億元),但2024年這一數據跌至61億日元,只有之前的7%左右。
蚊子雖小也是肉,被暫停進口之后,日本政府想方設法,想讓我國重啟水產品進口,經過兩年努力,如今終于得償所愿。
我國海關總署發(fā)布重啟進口的公告后,日本依然不滿足,還想著加快推進37個道府縣恢復對華出口水產品的相關手續(xù)。
這真是只想賺錢不怕事大,當年侵華戰(zhàn)爭期間,大肆屠殺我國軍民,還用中國人進行各種人體實驗,制造反人類的生化武器。如今又向我國大力出口核污染水養(yǎng)出來的水產品,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雖然名義上設置了各種檢測措施,還將10個都縣排除在外,但無論多么嚴格的措施,總會有漏洞可鉆,日本這種頗具“躬匠精神”不負責任的國家,根本不值得信任。
日本單方面的保證,完全可以當作一句廢話,每次進口的水產品中,摻上一點核污染水樣出來的魚蝦,進口抽檢也未必能抽得到。
最終這些輻射超標的水產品流入中國老百姓的餐桌,吃出問題誰來負責?這不是把日本想得有多壞,而是日本的道德水平比我們所能想象的下限還要低。
日本的自私行為,危害全球安全
我國當年之所以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主要原因是日本為了一己之私,不顧國際社會反對,執(zhí)意將核污染水排海。污染海洋環(huán)境,危害全球安全,讓全人類為日本的錯誤買單。
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東的太平洋海域發(fā)生9級地震。這次海底地震引發(fā)巨大海嘯,襲擊日本海岸導致多人死亡或失蹤,經濟損失不可估量。
更為嚴重的是,福島核電站受地震海嘯侵襲發(fā)生嚴重事故,而東京電力為了不影響自己的聲譽而選擇掩蓋事實,認為造成核電站事故越來越嚴重。
地震導致福島核電站電源出現(xiàn)故障,冷卻系統(tǒng)暫時只能依靠柴油發(fā)電機組維持運轉。隨之而來的海嘯,將柴油發(fā)電機組徹底沖毀,核電站反應堆失去冷卻系統(tǒng)。
核反應堆內部溫度越來越高,最終燒穿外殼,核燃料直接暴露在外。為了避免造成更大損失,東電公司直接往反應堆中灌水,以此達成降溫的目的。
這些和核燃料直接接觸的冷卻水,也就成為“核污染水”,這和普通的核反應堆冷卻水不一樣,前者直接接觸核燃料,后者在管道中循環(huán)不接觸核燃料。
最初,東電公司在附近修了儲水罐,用過的核污染水就儲存在里面。10年過去了,核污染水越積越多,接近了儲水罐的容納上限。
東電不想再耗資修建新儲水罐,最終決定將核污染水排入大海,以此來減輕壓力。但這些核污染水中含有60多種放射性元素,輻射值嚴重超標。
針對這些核污染水,原本可以有更好的處理方法,國際社會上也幫日本出了很多主意,但日本經過慎重考慮,最終還是選擇了最簡單的核污染水排海。
之所以如此選擇,是因為其他方法費錢,直接排海最簡單也最省錢。為了減輕國際上的反對聲音,日本不惜花費巨資做公關活動。
寧可把錢花在壓制反對聲音上,也不愿意用來干點正事,這就是日本的卑劣行徑。2023年8月,排海正式開啟,至當年末共排放3.12萬噸核污染水。
2024年,日本排海行為變本加厲,計劃排放5.46萬噸。這些核污染水在海洋中持續(xù)散發(fā)輻射,嚴重影響海洋生物,也會對人類造成巨大危害。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時,我國宣布暫停日本水產品進口,畢竟作為危害全球海洋和人類健康的始作俑者,日本周邊海域最先受到核輻射影響。
中國進口水產品,日本背刺中國
自古以來,日本都是養(yǎng)不熟的白眼狼,華夏文明圈幫日本進步,日本非但不感恩還常有不軌之心。華夏強大時日本俯首稱臣,衰弱時則第一個沖上來搶好處。
如今,我國重啟日本水產品對華出口,日本卻為了討好美國,在背地里干著背刺我國的勾當,妄圖以犧牲中國的利益來換取美國的寬容。
美國對全球的關稅戰(zhàn),打了兩個月沒取得任何成果,懂王坐不住了,開始揀軟柿子捏,歐盟、日本和韓國成為被拿捏的對象。
6月初,日本代表團赴美國談判,妄圖拿中國當投名狀,犧牲中國的利益來換取美國的關稅讓步。
中國加強稀土出口管制,讓美西方很難受,日本就想以此為突破口,取代中國成為美西方的稀土供應商。
日本這樣想倒也不是無的放矢,在南鳥島近海海底,日本探測到1600萬噸的稀土,如果數據無誤的話,儲量位居世界第三。
如果能成功開采,日本將成為重要的稀土出口國。而日本政府也做出規(guī)劃,準備從2026年初正式開采這些稀土資源。
目前,日本海洋開發(fā)研究機構已經將深??茖W鉆探船部署到南鳥島附近,準備開采水深5500米的海底泥漿,這些泥漿中就含有稀土資源。
根據之前的探測,這些海底泥漿中含有豐富的鏑和釓等稀土元素,是電動機磁鐵、核控制棒的重要原料,具有非常高的經濟價值。
根據日本多家媒體報道,如果能成功開發(fā)這些海底資源,日本有望在稀土領域抗衡中國,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
這種說法更多是日本媒體的一廂情愿,畢竟稀土資源雖好,但不能直接使用。世界上稀土儲量豐富的國家有不少,但在稀土領域卻是中國一家獨大。
這不僅是因為中國稀土儲量豐富品類更全,最主要是因為中國稀土加工能力獨步全球,其他國家就算挖出稀土,也需要運到中國加工,然后才會成為能使用的“工業(yè)維生素”。
當中國同意進口日本水產品的時候,日本卻想著下黑手坑中國,如此忘恩負義的行為,只能說很符合日本一貫的尿性,知小禮而無大義,畏威而不懷德。
我們無法阻止進口,但可以選擇不吃
再嚴格的檢驗,也免不了漏網之魚,更何況日本這種毫無信義的國家出口的水產品,為了賺錢無所不用其極,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對于恢復進口日本水產品的決策,普通大眾自然改變不了,唯一能控制的就是,購買水產品時擦亮眼睛看清原產地,對日本的水產品敬而遠之。
國家有國家層面的考慮,個人有個人選擇的自由,我們不反對國家的政策,但可以做出自己的抵制。
再者日本水產品經過多道檢測手續(xù),必然導致成本大增,進口到我國之后售價自然不低,花高價買核輻射水產品,這樣的消費者腦袋得有多鐵?難道是花崗巖不怕輻射?
能否持續(xù)向中國出口水產品,不取決于日本,也不取決于我國政府,如果得不到終端市場的認可,再多的檢測也是無用功。
但以日本一貫以來的“躬匠精神”,還真未必能扭轉消費者的觀念。對此,日本水產品行業(yè)也不乏清醒之人,直言“要把這些扇貝送上中國餐桌,可能比核污染水不污染太平洋還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