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籃公布最新一期18人集訓名單后,輿論場立馬炸開了鍋,球迷第一反應就是“變動太大,畢竟從楊力維到王思雨,再到李夢這些耳熟能詳?shù)拿秩疾灰娵櫽?,換句話說就是一夜之間完成了大規(guī)模換血,這種力度在國家隊歷史上也算罕見了
從名單構成上看,7后衛(wèi)7前鋒4中鋒,聽起來配置挺均衡,平均年齡23歲左右,甚至還有5個人是第一次進國家隊,這在紙面上確實符合“年輕化的邏輯,可問題是老將們的淡出不免讓人意難平,尤其想起亞洲杯上王思雨和黃思靜的淚水,就更能體會到那種無奈,明明還在當打之年,卻要接受奧運周期里被提前邊緣化的現(xiàn)實
宮魯鳴的思路其實不難讀懂,他要在2026年前完成新老交替,目標瞄準2028年奧運會,這邏輯沒錯,但落到人身上就顯得殘酷,畢竟誰不想再拼一次呢,李夢的情況尤其典型,她連續(xù)幾次落選大名單,可在全運會資格賽上又能十投全中轟下25分,這種反差很容易讓人質疑是不是教練組過早放棄了她
球迷的聲音也分成兩派,一邊覺得宮魯鳴的“斷腕式換血是未雨綢繆,另一邊則認為這是典型的“擺爛式豪賭,畢竟亞洲杯輸給日本那場,大家都清楚問題不完全出在年輕球員,而是戰(zhàn)術層面過于依賴中鋒高度,持球人猶豫不敢突破,只能等內線要位或者強投三分,這種打法在當下的國際賽場確實顯得老舊
再看數(shù)據(jù),中國女籃整個夏天兩場失利,一場熱身輸澳大利亞,一場亞洲杯輸日本,硬實力并非不行,更多是戰(zhàn)術執(zhí)行出了偏差,尤其對比日本女籃的快節(jié)奏和敢打敢沖,中國隊顯得拖沓,被動等機會而不是主動創(chuàng)造,這種差距放大到關鍵時刻就成了致命傷,輸球也就不意外了
接下來安排是8月18號到9月30號的夏訓,韓旭、張子宇、楊舒予領銜,還要跟西甲尤文圖特打兩場熱身賽,然后繼續(xù)找對手檢驗陣容,這節(jié)奏其實挺緊湊,教練組顯然是想盡快磨合新班底,但問題來了,一邊要鍛煉新人,一邊又要兼顧成績,能不能兩頭都顧上,怕是要打個問號
從長遠看,新人能不能頂上位置才是關鍵,畢竟換血不是目的,提升整體競爭力才是最終答案,如果幾年后發(fā)現(xiàn)年輕人沒成長起來,反倒把當打的老將都耗掉了,那才是得不償失,不過話說回來,籃球世界從來不缺類似案例,美國夢之隊也經歷過換代陣痛,只是人家人才庫大,中國女籃能否復制就要打個折扣
再說球迷的感受,大家不是不能接受新老交替,而是過程太突然,缺少一個過渡期,尤其像李夢這種狀態(tài)依舊能打的球員,球迷自然替她鳴不平,甚至有人調侃說“這是不是自廢武功,其實這背后反映的就是大家對未來的不確定感,換句話講,大家怕的不是換人,而是換了之后戰(zhàn)斗力下降
回頭看亞洲杯那場對日本,真的是一面鏡子,日本女籃敢打敢拼,戰(zhàn)術銜接流暢,而我們這邊猶猶豫豫,過于依賴高度,關鍵時刻沒人敢站出來,這種差距不僅在比分上體現(xiàn),更在氣質和自信上拉開,換句話說,中國女籃要想重回巔峰,光靠身高和硬實力已經不夠了
總結來說,中國女籃這波大換血是趨勢也是風險,宮魯鳴選擇在此時動刀,可能是想提前換來陣痛期,為奧運做準備,但代價就是老將的無聲告別和球迷的不舍,未來幾年能不能證明這一步棋下得值,就看新人們能不能迅速成長,至于李夢們的遺憾,只能留給球迷慢慢回味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