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瓦鱗鱗若火龍,日車不動汗珠融”,三伏天里的夏季,像陸游詩中所描述的一樣熱浪蒸騰,一出門便開始汗如雨下。此時,你是不是也曾在熱浪中遐想過,如果穿越回古代,沒有空調(diào)的夏天一定很難熬!
如果你穿越過去當皇帝,你還會這樣想嗎?宮里一定有很多避暑妙招幫他度過這難捱的苦夏!
今天,我們就一起穿越回古代的故宮,看看坐在龍椅上的至尊皇帝們是如何防暑降溫的!
圖源:故宮博物院官網(wǎng)
叮!
此刻,你已經(jīng)坐在了太和殿的龍椅上,看著下跪的一眾朝臣,你內(nèi)心是掌權(quán)的興奮還是掌握歷史方向的惶恐?這些你根本來不及想,因為你一心只想納涼避暑!當你坐定之后,奇怪得很,在這肅穆莊嚴、沒有空調(diào)的大殿里竟然有一絲涼爽!
這并非錯覺,因為故宮建筑本身就是天然“空調(diào)”,這可是前任皇帝為你建造的“會呼吸”的宮殿。這看似封閉的宮殿,其實藏著不少避暑智慧!
皇上,請?zhí)ь^看看您宮殿的屋頂。那恢弘的琉璃瓦大屋頂,縱橫交錯、花紋精巧富麗,是不是很氣派?但建這樣的屋頂絕不只是為了氣派,這是能夠讓宮里保持恒溫的重要設(shè)計。
太和殿內(nèi)部1 圖源:故宮博物院官網(wǎng)
太和殿內(nèi)部2 圖源:故宮博物院官網(wǎng)
故宮的宮殿普遍采用“抬梁式”木構(gòu)架,琉璃瓦之下鋪著一層約30厘米厚的“灰背”。灰背可不簡單,它由護板灰、青灰、麻刀泥等多種材料按比例混合而成,層層疊加,就像給宮殿戴上了一頂隔熱的“大帽子”。在烈日的炙烤下,這厚厚的灰背能吸收大量熱量,讓宮殿內(nèi)部不至于變成蒸籠。
同時,宮殿里通過斗拱和懸挑屋檐引導空氣流動,產(chǎn)生自然的穿堂風,讓整個宮殿自由“呼吸”。此外,陽光直射在瓦面上,屋頂?shù)奶糸苌钸h,如同巨大的涼棚,在正午時分投下寬闊的陰影,讓廊柱下的空間也蔭涼起來。
除了屋頂,環(huán)顧四周,你還能想到什么?沒錯,厚重的墻。
故宮的墻體也有獨特的防暑設(shè)計。紫禁城古建筑的墻體很厚,如太和殿的墻體厚度達1.45米,不僅能夠限制木構(gòu)架在地震作用下的過大位移,而且具有良好的保溫隔熱功能。墻體厚,增加了外部熱量傳遞到建筑內(nèi)部的距離,使得建筑傳熱很少進入內(nèi)部。
故宮內(nèi)的樓宇宮墻 圖源:故宮博物院官網(wǎng)
想象一下,在沒有現(xiàn)代制冷設(shè)備的古代,這些厚重的墻體為宮中的人們擋住了多少熱浪的侵襲。
上完朝,你還是覺得熱,隨口提了句:“我要吃冰棍。”突然反應(yīng)過來自己穿越了,但是沒過多久,一個小太監(jiān)就端著一碗冰涼的冰酥酪給你,是不是還有些驚喜?
雖然古代沒有完善的冷凍保存技術(shù),但也阻擋不了皇帝們想盡辦法去實現(xiàn),所以古代皇帝們早已在夏天實現(xiàn)吃冰自由!
故宮冰窖餐廳(2020年《故宮日歷》內(nèi)頁) 圖源:微博@故宮博物院
冰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永樂年間,不過明朝末年天下大亂,紫禁城遭到破壞,冰窖也一度被廢棄。清軍入關(guān)后,冰窖再次得到修復和完善,現(xiàn)在冰窖位于故宮西區(qū)隆宗門外西南100米處,采用半地下式建筑,墻壁厚達2米,頂棚做成起拱的磚券形式,屋頂與頂棚之間還有架空層,這些設(shè)計能幫助冰塊實現(xiàn)長時間保存。小小的冰窖里,藏著的是皇宮一整個夏季的冰涼!
現(xiàn)在,故宮內(nèi)的冰窖餐廳就是依照清朝冰窖改造而成,有興趣的話可以近距離感受一下冰窖里的清涼!
古代宮里的冰塊都從何而來?
這需要皇宮內(nèi)的各位打工人從冬天就開始準備。隆冬時節(jié),當北京城外的天然水域,如北海、中南海、護城河等河水冰層達到足夠厚度時,宮里就開始采冰。他們將最純凈、厚實的冰塊,切割成規(guī)定尺寸(通常約一尺見方),由壯丁們用繩索、撬棍拖拽上岸,再通過特制的“冰車”,在寒風中浩浩蕩蕩地運入紫禁城,小心翼翼地儲存在冰窖內(nèi)。
清代采冰場景 圖源:故宮博物院官網(wǎng)
當外面蟬鳴聒噪、熱浪滾滾,坐在養(yǎng)心殿內(nèi)的你,看著巨大銅盆中的冰塊靜靜融化,感受涼意彌漫,是何等的享受!
吃完該躺會了,感覺房里太悶,喊來宮女給扇扇風,忍不住吐槽沒有空調(diào),有電扇也可以,手動扇多累!皇上,雖然穿越了,但是“自動”扇風的扇子宮里還是有的,是不是刷新你對古代的認知?一起來瞧瞧吧!
第一種不算完全自動,但是已經(jīng)很接近現(xiàn)代了,那就是故宮博物館里收藏的清代化學描金花手搖風扇,不僅小巧,而且拿在手里握一握,扇葉就可以轉(zhuǎn)動,陣陣涼風撲面而來,是不是很像上學時買的手壓風扇!
清代化學描金花手搖風扇 圖源:故宮博物院官網(wǎng)
但是,第二種已經(jīng)可以自動扇風了,那就是銅鍍金染牙箱童子風扇。造型十分精美,一童子笑容可掬地跪坐在基座上?;鶅?nèi)放置著由發(fā)條帶動童子動作的機械裝置,上弦孔開在基座一側(cè),基座外層用染色的象牙片粘貼裝飾。童子一手持扇,一手握方巾,一副隨時聽候召喚的姿態(tài),時刻準備著為主人驅(qū)暑、擦汗。上弦后,童子會手持扇子上下?lián)]動,風就來了,不用前呼后擁,一個人也能享受清涼!
清代銅鍍金染牙箱童子風扇 圖源:故宮博物院官網(wǎng)
夏日皇帝體驗結(jié)束,是不是對紫禁城的夏日有了別樣的看法,雖然沒有現(xiàn)代科技的便利,卻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下次探訪故宮
不妨放慢腳步
看看這些藏在角落的細節(jié)
那是紫禁城留給夏日的溫柔注腳
參考文獻:
[1]王莫.故宮古建筑的空間布局與功能解析[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5,(07):150-153.
[2]周乾.紫禁城古建筑的避暑方法[J].工業(yè)建筑,2019,49(10):219-223.
[3]楊一帆,高尚,王冀寧,等.中國傳統(tǒng)冰窖建筑特征與價值研究——以北京冰窖遺產(chǎn)為例[J].藝術(shù)與設(shè)計(理論),2025,2(06):79-82.
【小提示】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屬于原作者,僅為配圖表達。如需轉(zhuǎn)載文章或有任何問題,請私信聯(lián)系【松蘭書社】小學士說明,轉(zhuǎn)載文章需授權(quán),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