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爺,一方水土一方神
俗語有云:“縣官不如現(xiàn)管?!北M管土地爺?shù)牡匚徊⒉伙@赫,官職也微不足道,但他卻離百姓最近。人們遇到一些瑣碎的小事,總會向他求助,因此,土地爺成為了百姓廣泛供奉的神祇。
在道教神話中,土地神的知名度可謂極高。他是一方水土的守護(hù)者。正如俗語所言:“縣官不如現(xiàn)管?!北M管土地爺在神仙中位居末席,是個(gè)不起眼的小神,甚至在《西游記》中,孫悟空也常隨意召喚他,足見其地位之低。然而,土地爺雖官職不大,卻與百姓最為親近,人們遇到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會求助于他,因此,土地爺深受百姓敬仰,幾乎每個(gè)村莊都可見到土地廟。
民間通常將土地神稱為土地爺、土地公公等。土地神與另一位職位較低的神祇——城隍老爺有許多相似之處,他們的職責(zé)都是管理地方。盡管他們屬于低級神祇,但在自己的轄區(qū)內(nèi)卻有著絕對的權(quán)威。盡管如此,土地爺?shù)牡匚蝗圆患俺勤蛏瘛T谌藗冃闹?,土地神的形象是一位和善的老者,顯得非常親切,因此,土地爺比城隍神更讓人覺得和藹可親,常被視作自家的長輩。
土地爺是一位古老的神祇。相傳,他原本是一位高高在上的大神,在遠(yuǎn)古時(shí)期,君王與百姓都曾供奉他。那時(shí)的土地還不是土地神,而是社神。這位受到先民祭祀的社神,正是土地神的前身,當(dāng)時(shí)的祭祀儀式極為隆重。
“社”是古時(shí)最小的行政單位?!抖Y記》記載:官員門下,包括士兵和平民,成群居住在一起,只要達(dá)到一百戶,即可稱為社。古人對天地充滿敬畏,但土地過于廣闊,無法一一敬奉,故將其劃分為社以便祭祀。
古代有言:百姓在家中祭祀的神稱為土地,而君王舉行國家級祭祀的神則稱為社神。古人依賴土地耕作生活,土地對農(nóng)業(yè)社會至關(guān)重要。盡管百姓與君王祭祀的稱謂不同,但他們所拜的其實(shí)是同一位神祇。
社的含義極為豐富,其中一個(gè)至關(guān)重要的意義在于人類對土地的敬畏之情。土地神賜予我們使用土地的恩惠,因此,百姓與國家都對土地神懷有深深的敬意。古時(shí)候,人們對土地神的崇敬之情不亞于對天神的崇拜。然而,隨著社會的演進(jìn),君王們將社神尊奉為后土皇地祇,這一新誕生的神祇唯有國家才有資格進(jìn)行祭祀,自此,普通百姓只能祭拜地方性的土地神。
先秦時(shí)期,土地神發(fā)生了顯著的變遷,呈現(xiàn)出更為濃厚的地方色彩,更加世俗化,也更貼近百姓的日常生活,但這也使得土地神失去了往日的莊嚴(yán)與神秘。由于土地神變得更為平易近人,其形象也隨之發(fā)生了顯著變化。
土地神的形象通常是一位老人,擁有花白的頭發(fā)和胡子,面色棗紅,顯得慈祥可親。有些地方還會為土地神配上一位夫人,人們稱這位慈祥的老者為“土地公公”,而旁邊那位雍容華貴的老太太則被稱為“土地奶奶”。典籍記載:土地神是一種鄉(xiāng)神(地方神),村村巷巷隨處可見其供奉之處,有的供奉在石屋,有的供奉在木屋。有的地方有塑像,有的則沒有(人們便用一塊寫有土地神名字的牌位代替)。在祭祀土地神時(shí),人們會準(zhǔn)備黃酒或公雞作為供品。
過去,各地供奉著數(shù)不勝數(shù)的土地神,由于土地爺是平民化的神祇,其廟宇通常較為簡陋,大多僅為一間小廟,這便是人們常說的“土地廟”。有些地方甚至連廟都稱不上,僅是一間可供避風(fēng)遮雨的小屋。
由于土地神的地位不高,一些權(quán)貴對其并不十分尊重。明朝時(shí),有一位縣官偶然進(jìn)入一座土地廟,見到土地爺旁邊還有一位夫人,便問道:“土地爺怎么會有夫人?”縣官對此頗為不滿,遂命手下將土地神的夫人撤去。手下欲趁機(jī)奉承縣官,便提議:“老爺府上的廟里沒有夫人,不如將這位土地夫人請過去!”縣官覺得此主意甚好,便將土地夫人搬至自家門前的土地廟。
清代大詩人袁枚曾講述過一則故事:某日風(fēng)和日麗,一位秀才因神思困倦,不覺伏案睡去,忽然見遠(yuǎn)處有人跑來。秀才見那人一副落魄潦倒的模樣,衣著不整,心生同情,欲給予銀兩相助。誰知那人卻謝絕了,并說:“我是這里的土地神,我所棲身的廟宇已破敗不堪,更無香火可言,因此我常忍饑挨餓?!毙悴怕牶蠡腥淮笪?,暗暗記下此事。次日,秀才備好祭祀用品前往土地廟祭拜,那挨餓的土地神才算有了飯吃。
這兩則故事揭示了土地神不再受到重視的現(xiàn)實(shí),土地廟的存在和土地神的形象都已變得極為世俗化。盡管土地神不能從根本上為百姓帶來實(shí)質(zhì)性的幫助,但在人們心中,土地神依然是一位神祇。人們依舊建造著一座座土地廟,只是遍地可見的土地神不再像其他神祇那樣擁有特殊的地位。
盡管土地神的地位不高,但在土地爺誕辰之際,人們?nèi)詴㈦u宰羊進(jìn)行祭祀。畢竟,土地神是最貼近百姓的神祇,因此,人們常向其祈求平安。后來,這種祭祀逐漸演變?yōu)閺R會,成為一種重要的民俗活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