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沙漠的烈日下,尼日爾軍政府正上演一場荒誕的“資源主權”鬧劇,他們趕走了中國石油高管,查封了煉油廠賬戶,結果全國石油供應鏈瞬間癱瘓,黑市油價飆漲。
今年3月,尼日爾軍政府突然翻臉,以“外籍高管工資過高”“環(huán)保不達標”等離譜理由,強行驅逐中石油高管,凍結煉油廠資金,甚至要求將原油分成比例從15%提高到30%。
但這不過是軍政府欠下4億美元債務后,想出的“賴賬”新招,畢竟,直接搶比還錢容易多了。
多么諷刺,如今尼日爾石油工業(yè)的崛起,恰恰是中國企業(yè)過去幾十年真金白銀給扶起來的。
2003年,當西方國家都嫌棄這破地方的時候,是中石油硬挺過來了,在乍得盆地建起阿加德姆油田,鋪設輸油管道,讓他們成為石油大戶。
如今軍政府一腳踢開“金主”,結果全國90%的成品油供應瞬間斷檔,柴油價格一周暴漲47%,黑市油價更是官方定價的三倍。
軍政府高喊“資源主權覺醒”,卻連最基本的石油開采技術都沒掌握,煉油廠停工后,本地工人連控制臺的按鈕都不敢碰,輸油管道成了擺設,貝寧港堆積的原油無人問津。
更可笑的是,他們轉頭把希望寄托在俄羅斯身上,結果瓦格納雇傭兵進駐油田后,除了拿槍巡邏,連輸油閥怎么開都不知道??死锬妨謱m輕飄飄一句“商業(yè)糾紛,市場解決”,直接讓軍政府傻眼。
然而這場“經濟自殺”的代價,最終落在普通民眾頭上。
經此一遭,尼日爾信用等級在國際下降,外資企業(yè)紛紛撤離,連法國鈾礦公司都開始走法律程序討債。
面對這種“吃飯砸鍋”的行為,中國沒有選擇軍事干預,而是祭出國際仲裁和法律手段,中石油凍結尼日爾海外賬戶,商務部啟動“沙漠盾牌”預案,確保中方人員安全撤離。
更狠的是,貸款合同里藏著“鈾礦抵押”條款,一旦仲裁執(zhí)行,尼日爾未來30年的核燃料收入可能全賠進去。
這種“以規(guī)則反制無賴”的策略,遠比武力威懾更有效,在非洲投資,中國向來堅持“不干涉內政”,但也不當冤大頭。
軍政府以為搶了設備就能自立門戶,卻忘了真正的“主權”不是靠驅逐外資,而是讓百姓油箱有油、工資卡有錢。
在技術、資金和市場全球化的今天,單靠“資源民族主義”喊口號,只會讓自己淪為國際笑柄。
真正的獨立,是像沙特阿美那樣,既掌控資源,又掌握技術,而不是像軍政府這樣,砸了飯碗才發(fā)現(xiàn)自己連煮飯的鍋都不會修。
至于尼日爾老百姓,他們或許很快就會明白,那些高喊“反殖民”的政客,搶走的不是西方資本家的利益,而是他們自己的生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