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常去日本?20 城直飛里的體驗與交流
20 城直飛!上海人赴日游藏著這些真實感受
上海直飛日本 20 城,熱度里的便利與溫暖
50 班日均航班!上海人赴日游的真實選擇
20 城直飛!上海人赴日游熱度里,藏著這些真實故事
上海直飛日本的城市名單又變長了。2025 年夏航季數(shù)據(jù)顯示,從上海出發(fā)能直飛的日本城市已達20 個,不僅有東京、大阪這些熟悉的名字,還有松山、佐賀、新潟這類在地理課本上都不算高頻出現(xiàn)的小城。航班密集到什么程度?東方航空經(jīng)營的中日航線有 37 條,日均始發(fā)約 50 班,算下來差不多每20 多分鐘就有一班從上海飛往日本。
這樣的密度背后,是實實在在的出行需求。2024 年日本給外國人簽發(fā)的 719 萬份簽證里,524 萬份給了中國人,而上海領區(qū)貢獻了其中的246.7 萬份,幾乎占了中國出簽量的一半。比北京領區(qū)的 109.3 萬份多出一倍還多。更有意思的是,除了飛機,7 月重啟的 “鑒真號” 郵輪也加入了行列,從上海到大阪、神戶港,45 小時的航程里,不少上海游客選擇在船上看日出、參加文化沙龍,把慢旅變成了新體驗。
交通的便利是繞不開的原因。從距離上看,上海到東京約 1800 公里,飛 3 小時;到大阪 2.5 小時,跟飛北京差不多;到熊本、佐賀這些九州小城,甚至只要 1 個多小時。有常去日本的上海游客算過,周五下班后去浦東機場,飛抵日本城市時還能趕上當?shù)氐耐聿?,比去國內某些需要轉機的城市省時間。價格上更是 “親民”,春秋航空的機票時常出現(xiàn) 99 元、199 元的低價,去年夏天甚至有過 8 元飛大阪的活動,比一份外賣還便宜。這種 “低成本 + 短時間” 的組合,讓 “周末去日本” 從玩笑變成了很多人的日常。
但光有便利還不夠,體驗感才是留住人的關鍵。在上海工作的小林分享過她的經(jīng)歷,去年秋天去靜岡旅游,在街邊小店買橘子,店主蹲在攤位前,逐個用軟布擦去果皮上的灰塵,動作慢但認真。她準備付錢時,店主還從旁邊筐里拿出兩個稍微有點壓痕的橘子,笑著塞進她的袋子,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說 “這個,送你”。過馬路時更讓她印象深,她站在路口猶豫要不要過馬路,遠處駛來的出租車主動停下,司機搖下車窗揮手讓她先走,直到她走過斑馬線,車子才緩緩啟動。
這樣的細節(jié)在不少上海游客的分享里都能看到。有人說在日本景區(qū)買水,價格和市區(qū)便利店差不多,不會因為是游客就漲價;有人提到住的民宿雖然房間小,但馬桶蓋是加熱的,床頭有 USB 充電口,細節(jié)處透著貼心;還有人喜歡那里的公共環(huán)境,“走在街上幾乎聞不到二手煙,垃圾桶不多但地面很干凈,不用捂著鼻子走路”。這些評價沒有華麗的辭藻,卻都是實實在在的感受 —— 旅游時不用時刻提防 “被宰”,不用花精力研究 “防坑攻略”,這種踏實感本身就很有吸引力。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出行熱潮并非 “單向奔赴”。日本的商家也在主動適應上海游客的需求。大阪心齋橋去年新開了一家 “上海生煎店”,店主是在上海留學過的日本人,生煎的餡料按上??谖墩{整過,還搭配姜絲醋;東京銀座的藥妝店專門培訓了會說上海話的店員,看到上海游客會主動推薦適合的護膚品;連熊本的農家民宿都開始準備 “早餐加豆?jié){” 的選項,因為住客里上海家庭占了不少。
更讓人覺得溫暖的是,除了旅游,兩地的民間交流也在變深。東航的乘務員見過不少特殊的乘客:有上海的面點師傅帶著小籠包餡料去大阪,和當?shù)睾凸訋煾到涣?“面團發(fā)酵” 技巧;有日本的花藝師來上海,在豫園學習中式插花;松江的果農帶著自家種的水蜜桃,去東京參加農產(chǎn)品展銷會,回來時筆記本上記滿了 “如何延長保鮮期” 的建議;北海道的牧場主則把牛奶樣品送到上海的檢測機構,想了解中國消費者的口味偏好。
這些交流藏在航班和郵輪的往返里,比旅游數(shù)據(jù)更有分量。就像 “鑒真號” 這個名字的寓意,1200 多年前,鑒真和尚東渡傳播文化,如今普通人的往來也是一種 “文化傳遞”—— 上海游客帶過去的不只是消費,還有弄堂里的生活智慧;日本朋友帶回來的不只是訂單,還有對中國市場的理解。
有人擔心這樣的熱度會影響國內旅游,其實數(shù)據(jù)給出了不同答案。2024 年上海居民國內游人次同比增長 23%,去云南、新疆、青海這些地方的游客比疫情前翻了一倍。這說明大家的選擇更多元了:有人喜歡去日本逛精致的小店,也有人偏愛國內雪山草原的壯闊;有人享受 “周末飛日本” 的便捷,也有人愿意花一周時間在川藏線上慢慢走。旅游從來不是 “非此即彼” 的選擇題,而是人們對不同生活場景的體驗需求。
現(xiàn)在,上海直飛日本的航點還在增加。7 月初 “上海 = 松山” 航線復航,每周 2 班;熊本航線每周 3 班,上座率居高不下。業(yè)內人士說,只要有需求,那些現(xiàn)在看來 “冷僻” 的日本機場,比如花卷、米子,遲早會出現(xiàn)在航線列表上。但更讓人期待的,不是航點有多少,而是這種交流會帶來什么新可能。比如上海的里弄和日本的町(小鎮(zhèn))結對,孩子們通過視頻分享彼此的課堂;兩地的老字號合作,把南翔小籠和大阪燒做成聯(lián)名產(chǎn)品;甚至退休老人組成 “交流團”,去對方城市的社區(qū)看看,學學怎么養(yǎng)花、怎么照顧老人。
這些場景聽起來普通,卻藏著最真實的理解。就像一位常去日本的上海阿姨說的:“以前總覺得那邊很陌生,去多了才發(fā)現(xiàn),大家關心的都差不多 —— 孩子上學、老人看病、菜價漲沒漲?!?這種發(fā)現(xiàn),比任何旅游攻略都有價值。
最后想說,不管是飛日本還是游國內,能自由選擇想去的地方,能在旅途中感受到尊重和便利,能帶著新的想法回到生活,這才是旅行最珍貴的意義。你說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