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鍋滾燙,茶香彌漫!一雙雙飽經錘煉的“鐵砂掌”在鍋中上下翻飛,嫩綠的茶青在巧手下蝶變……這不是武俠片,而是昆明市2025年職工職業(yè)技能競賽茶葉加工工決賽的現場!官渡區(qū)總工會選送的9位十里社區(qū)“炒茶匠”,正與全市高手同臺競技,以賽代練,傳承守護著百年飄香的“昆明十里香茶”。
以賽促訓,擦亮非遺招牌
近日,這場高規(guī)格的茶葉加工技能“巔峰對決”在宜良縣云南精品花卉苗木種植基地火熱上演。官渡區(qū)總工會精心組織,從金馬街道十里社區(qū)選拔推薦了9名身懷絕技的本土居民參賽。他們的目標明確:“以賽促訓,以賽助練”,在激烈的比拼中提升技藝,讓沉淀百年的官渡本土制茶手藝后繼有人,更助力“昆明十里香茶” 這塊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一片香葉,承載百年榮光
“昆明十里香茶”,這縷源自官渡區(qū)東郊金馬山麓的獨特茶香,歷史可追溯至唐代,清代更因“色香不下松蘿”而貴為貢品。它不僅是高香型條形烘青綠茶的代表,更是官渡人引以為傲的文化瑰寶。近年來,這份傳承重煥生機:2011年斬獲日本世界綠茶協會“最高金獎”,2020年其加工工藝成功入選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3年核心產區(qū)通過歐盟有機認證,2024年《昆明十里香茶種植技術規(guī)程》更成為云南省級地方標準。
因種茶、制茶而使“十里香茶”叫響名號至今幾百年,當地居民素有以家庭傳承種茶技術、制茶手藝傳統(tǒng)。雖因時代更迭,城市擴建,“十里香茶”影響雖已不復當年,但十里香茶原產地居民仍保有傳承茶種植、手工制茶技藝的傳統(tǒng),他們在為新時代“昆明十里香”香飄海內外做著準備。
高手過招,“鐵砂掌”演繹工匠精神
決賽現場,官渡區(qū)9名選手與來自全市各縣區(qū)的近50名茶葉加工能手同臺競技,以對茶葉的熱愛和精湛的技藝傾情演繹著工匠風采,展開激烈角逐。
比賽嚴格對標《國家職業(yè)技能標準》高級工(三級)及以上要求,分為理論筆試和實操比拼。筆試考察選手對工藝、品質、機械、安全等專業(yè)知識的掌握深度。
而最扣人心弦的,莫過于“鐵砂掌”上的真功夫——現場炒制環(huán)節(jié)!限定時間內,參賽選手們需完成指定綠茶的炒制。剎那間,賽場茶香四溢。只見選手們將手掌探入高溫鐵鍋,憑借日積月累練就的“鐵砂掌”和對茶葉的獨特觸感,“抖、搭、搨、捺、抓、推、壓”,手法如行云流水。嫩綠的鮮葉在鐵掌的精準掌控下翻騰起舞,漸漸脫水、成形,化作片片扁平的茶葉,空氣中彌漫著綠茶那沁人心脾的獨有芬芳。這不僅是技術的考驗,更是一場令人嘆為觀止的視覺與嗅覺的盛宴!
大賽組委會聘請了云南農業(yè)大學、昆明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的專家,按照國標GB/T23776-2018進行嚴格、專業(yè)評審。經過一天緊張激烈的角逐,官渡區(qū)選送的9名選手全部成功入圍決賽成績名單,展現了官渡制茶技藝的扎實功底!
薪火相傳,一片葉子的新故事
“參加這次比賽,特別是看到老師傅們三十多年的功力,現場一對比,我立刻發(fā)現自己手法上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來自十里社區(qū)的選手王雪濤賽后感觸頗深。這次競賽,對他們而言,是技藝的切磋,更是寶貴的學習和提升機會。
官渡區(qū)總工會,正是通過搭建這樣的競技與交流平臺,為“一片葉子”書寫著新的傳承故事。讓沉淀百年的制茶手藝在新時代職工的手中煥發(fā)新生,讓“昆明十里香”的茶香,不僅飄蕩在競賽現場,更飄向更廣闊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