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六月要比往年都長了一些,因為在六月之后,緊跟著一個閏六月,好在六月再長也抵不過歲月匆匆,眼下閏六月也落下帷幕,七月如期而至。
依照民間說法,農(nóng)歷七月是先祖回歸的日子,屆時要與家里人團圓,一直到月末才會回去。所以在傳統(tǒng)里,有著“七月初一地門開”的說法,有著“歡迎先祖回家”的意思,其背后所表達的更是人們對先祖的深切懷念。
百善孝為先,在我國民間,也將“七月”視作為孝親月,是人們追思先人,傳承孝文化的重要時刻。而作為孝親月的首日,也是地門打開的日子,在七月初一這天,很多的地區(qū)都流行著祭祖的習俗。人們會提前把家里收拾整潔,打掃干凈,并且盡量將家人聚到一起,準備好祭品,恭敬祭拜。歡迎先祖回歸,也表達過往的感謝之意,同時也希望其能夠繼續(xù)庇護家里人,安康順遂,人旺家興。
在與祭祖相關的日子里,習俗講究特別多,這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也表達了人們對這一節(jié)日的重視。下面就來跟大家分享七月初一的相關習俗,牢記:1不說,2不做,3不吃,寓意人旺家興事事順,要了解,也要重視。
1不說
不亂說話
從小我們便被教導要尊敬長輩,而對于先祖更是如此。在祭祖的日子當中,我們的一言一行都要謹慎,不能隨意嬉戲,打鬧,說說笑笑,更不能口無遮攔亂說話。尤其是一些體現(xiàn)消極情緒的“完了”“壞了”“死了”“丟了”等。此外民間將七月稱為“鬼月”,但事實上,我們也不能提到“鬼”這樣的字眼,這些都是不敬的言語。尤其要叮囑家里的小朋友,規(guī)避言行,以免做出失敬的行為。這樣的日子里,我們要多說一些積極,向上的,能量滿滿的話,假如先祖可以聽到,那么也會感到安慰。
2不做
晚上不在外逗留
在農(nóng)歷中,月首之日稱為“朔”,此時是見不到月亮的,這意味著到了晚上,天空將是漆黑一片,那么平時的道路也會顯得比較黑。而且這個季節(jié)雨水也比較多,道路濕滑,晚上外出活動也容易摔倒。當然從傳統(tǒng)習俗來看,七月初一為打開地門,先祖回家之日,屆時也不適合在外逗留,容易讓人心中恐懼害怕,容易走錯路,或是跌倒等。
不吵架
祭祖的日子里,若是爭吵拌嘴,也是對先祖的不敬,若是先祖可以看到,勢必會非常傷心失望。俗話說“家和萬事興”,意在強調(diào)和睦對于家庭發(fā)展的重要性。家人之間和氣相處,彼此友好相待,才能更加團結,家庭事務也能更加妥善的處理。反之,一家人總是打打鬧鬧,動輒爭吵,互相指責,這樣會影響到家人之間的親情,也會把家里的福氣吵散了。
3不吃
不吃祭品
祭祖是七月初一當天的重要內(nèi)容,屆時人們要準備好菜肴,水果,糕類,茶水素酒等,在桌上擺放好,意為讓先祖享用,也是表達對先祖的重視之意。而所有的這些都是為先祖所準備的。我們是不能夠去碰,也不能去吃的,否則便是對先祖的不敬。當然祭祖的食物本身也不適合食用,而且現(xiàn)在天氣熱,食物本身也會發(fā)生變化,屆時若是吃了,很可能會引起腸胃不適。
不吃剩飯剩菜
祭祖的日子,一般都要家人團聚在一起,并且吃上一頓豐盛的飯菜。這也是在告訴先祖,生活富裕,吃喝無憂,讓其開心,也安心。而若是吃些剩飯剩菜,則代表著生活囧困,難免會令先祖擔心。同時七月里,天氣也是比較熱的,飯菜放得時間久了,容易變味,也會變質(zhì),所以從飲食健康的角度來看,也不適合吃剩飯剩菜。
不吃雞爪
很多人都喜歡吃雞爪,并且將其作為肉菜,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在家宴上。不過在七月初一這樣的日子,人們是比較忌諱看到雞爪的。人們認為,其在平時總是在地上撓來撓去,仿佛是在供桌前亂撓。這樣的行為顯得不夠尊敬,所以說無論是準備祭品還是家宴,都要避免用到雞爪。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記原創(chuàng),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歡迎大家點贊,收藏和轉發(fā)!感謝您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