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和特朗普見了面,聊了些要緊事。其中一個消息傳出來,挺有意思:普京說,要是俄烏真停戰(zhàn)了,俄羅斯想請中國來當個“擔保人”,幫著保證烏克蘭未來的安全。這話不是隨便說說的。
烏克蘭最擔心啥?就是怕停戰(zhàn)以后,俄羅斯哪天又打過來。他們本來想加入北約,就是美國帶頭那個軍事組織,覺得這樣最保險。但俄羅斯死活不同意,覺得北約擴到自家門口太危險。所以烏克蘭退一步,想找?guī)讉€有分量的大國來“擔保”自己的安全,萬一被打,這些擔保國得幫忙,出兵出武器或者給支持。
普京這邊呢?他也不傻。他不想讓北約國家來當這個擔保人,那不等于讓對手把手伸到自家后院?他更傾向找一些“中立”的、但說話管用的國家。放眼望去,中國有實力,也有經驗,確實是個合適人選。
普京提中國,其實有兩層意思,首先看看特朗普啥反應。美國能接受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起這么大作用嗎?特朗普以前說過類似希望中國多參與的話,但具體啥態(tài)度,不清楚。其次俄羅斯不想讓北約國家主導這事。先把中國提出來,就能在討論“誰來做擔?!钡臅r候,讓自己更有話語權,爭取一個對俄羅斯更有利的安排。
美國一聽這提議,明顯有點急。特朗普轉頭就對烏克蘭和歐洲說:“別擔心,美國準備好親自來當烏克蘭的安全保障!”這彎轉得有點快,因為之前美國是拒絕做這種承諾的。這說明啥?說明美國也怕在戰(zhàn)后安排里被晾一邊,得趕緊表明態(tài)度:烏克蘭的事,我還是老大,得我說了算。
然而,在另一個對華的關鍵問題上,美國的行動就完全不是這么“硬氣”了。美國一直在制裁俄羅斯,不讓大家買俄羅斯的石油。它也對印度買了俄羅斯石油征收了25%的懲罰性關稅。但當矛頭指向中國時,美國猶豫了,甚至把對中國可能的制裁推遲了90天。
為啥?美國現(xiàn)在的國務卿魯比奧最近在電視上說了一段大實話,直接把主持人給說懵了,演播室都安靜了。他說:“要是我們因為中國買了俄羅斯石油就制裁中國,結果會怎樣?中國可是全球最大的煉油廠之一??!他們買來俄羅斯原油,在自家煉油廠一加工,變成汽油、柴油這些成品油,再賣到全世界去。歐洲國家就是這些成品油的大買家。
你制裁中國,等于讓這些成品油變少或者變貴了。最后誰倒霉?全世界買油的國家都得付更多錢,歐洲國家也得跟著受罪,我們自己也可能被通貨膨脹搞得難受。這制裁不就反過來傷著自己和別人了嗎?”
石油不是中國買了就自己全用了。加工一下,產品又流回國際市場。制裁中國,最終會抬高全球能源價格,大家日子都不好過。歐洲跟中國做生意太深了。去年雙邊貿易額快8600億歐元!德國汽車巨頭像奔馳都說了,35%的利潤靠中國市場。美國財長之前在G7峰會上提過要對華征200%的重稅,結果歐洲領導人都低著頭不說話。為啥?因為傷不起??!高關稅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招,歐洲人覺得太蠢了。
印度也不買賬,美國對印度買俄油征稅25%,但印度石油公司老板直接說:我們該買還買,做生意看成本算賬,誰便宜買誰的。中國外交部說了,跟俄羅斯做生意合理合法,中國該怎么做,會根據(jù)自己的利益來決定。
更有意思的是魯比奧本人的態(tài)度變化。他以前當議員時,可是逢中必反、靠罵中國出名的?,F(xiàn)在當了國務卿,要實際處理國家大事了,反而開始說“制裁中國大家都不會好過”這種實在話。這說明啥?
說明位置變了,看問題角度也變了。當議員時可以喊口號博眼球,當國務卿就得考慮實際后果了。特朗普政府這半年多跟中國打交道下來,估計也慢慢明白了:中國現(xiàn)在不是你想捏就能捏的了,美國自己也沒有以前那么“想打誰就打誰”的絕對實力了。硬來不行,可能還得想辦法緩和點關系,大家坐下來談更實際。
說到底,國與國之間,和人與人相處有點像,有時候再不愿意,也得面對現(xiàn)實,考慮后果?,F(xiàn)在這個現(xiàn)實就是,中國越來越成為繞不開、也壓不住的關鍵角色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