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幸!運!
一個短暫的播片,片尾放出的9月4日發(fā)售,這就是剛剛結束的Team Cherry直播放出的最重磅信息。
8月19日,Team Cherry在X平臺放出了一條公告,表示將在8月21日開啟直播預告下《空洞騎士:絲之歌》的全新動向。
直播開啟后,就在大家覺得自己要經歷一輪新的“幸壓抑”的時候,《空洞騎士:絲之歌》卻說“別再壓抑了,我來啦”。
不得不說,來到2025年,確實有一種《空洞騎士:絲之歌》離大家越來越近的感覺。
特別是科隆游戲展上,該作的存在感非常強。GamesRadar等外媒也放出了關于《空洞騎士:絲之歌》的試玩報告,簡單贊揚了《絲之歌》對于前作生澀和負面體驗進行的優(yōu)化,以及更趨向完美的動作系統(tǒng)。
還有不少玩家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科隆游戲展試玩的過程,盡管多是“試玩十分鐘,迷路五分鐘”,但確實能夠感受到溢出屏幕的興奮。
或許《空洞騎士:絲之歌》,真的不會再“鴿”了。
其實今年3月,西班牙著名爆料人eXtas1s就曾透露:“《空洞騎士:絲之歌》在Xbox Game Pass上發(fā)布占位日期的最后期限是2025年6月?!睅滋熘?,《空洞騎士:絲之歌》的Steam頁面新增了對GeForceNow的支持,同時游戲版權信息從“Team Cherry 2019”更新為“Team Cherry 2025”。
在4月的任天堂NS2直面會上,《空洞騎士:絲之歌》也是一閃而過,用5秒左右的曝光預告了將會在今年上線NS2平臺的消息,任天堂日本官網也同時分享了幾張《絲之歌》的新游戲截圖。
后續(xù)《空洞騎士:絲之歌》也偶爾在活動上混個臉熟,還有一些烏龍消息傳出。
可惜,因為“狼來了”的緣故,國內玩家普遍都覺得這又是雷聲大雨點小的“耍猴”行為,甚至玩家們將相關消息調侃為月經帖,已見怪不怪了。
《空洞騎士:絲之歌》首次曝光是在2019年2月,那時《空洞騎士》上線已有兩年,作為一款現象級的類銀河戰(zhàn)士惡魔城游戲,它僅在發(fā)售后的兩年中就取得了近300萬套的總銷量。
海內外社交媒體上,關于《空洞騎士》的討論成千上萬,許多玩家對其玩法、劇情、戰(zhàn)斗等諸多內容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和認可。且在二創(chuàng)尚處在“圈地自萌”的當時,《空洞騎士》就因其劇情的深度和感染力,吸引到了一大批玩家進行深度創(chuàng)作、分享,并帶動更多人發(fā)現這款作品。
即便是現在,無論多抽象的《空洞騎士》二創(chuàng),都會有一個較為可觀的播放量,影響力可見一斑。
在Steam上,2017年2月上線的《空洞騎士》距今已取得了超38.3萬條評價,好評率高達97%。
渴望玩到好作品,是玩家們對《空洞騎士:絲之歌》心心念念的原因,但更關鍵的,在于玩家們看到了這款現象級佳作所帶來的爽快和感動得以延續(xù)的希望,它不會因“小騎士”殺死輻光而結束,被玩家戲稱為“小姐姐”的大黃蜂將拾起骨釘,與玩家們并肩向前,開啟一段新的征程。
這也是為何,在《空洞騎士:絲之歌》剛剛曝光時,“我!真!幸!運!”這句話就能在玩家群體間廣為流傳。
“才開始玩《空洞騎士》的玩家真幸福,因為等他們通關,就能玩到《空洞騎士:絲之歌》了!”
當時的玩家們應該打死都想不到,這句話他們說了6年半,說了整整78個月居然還沒有“過時”。
2019年的短暫露面
很多玩家產生《空洞騎士:絲之歌》將在短時間內發(fā)售的錯覺,很大程度上受到了2019年2月放出的首曝PV的影響。
整段首曝PV雖然只有2分鐘,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像是劇情方面,PV通過些許畫面,暗示了劇情將以講述“大黃蜂”的身世過往為主;玩法部分,“大黃蜂”在《空洞騎士》中的攻擊動作得以保留,包括突刺、彈反、絲線亂舞等,游戲的成長機制也得到了適當的曝光,并且還加入了道具設計,讓玩家有更多的攻擊方式;PV中還有許多讓人眼亮的細節(jié),比如回血不再是蓄力而是瞬間多顆血量的回復,有兩個對應的回復槽位,怪物被打到是會彈出些許絲線等。
總之,播片中的《空洞騎士:絲之歌》,看上去就像是一個蓄勢待發(fā),僅剩打磨,完成度達到90%的產品,而非一拍腦門的決定。
況且,《空洞騎士:絲之歌》也并不是只放了一個播片,特意勾了一下玩家們的“饞蟲”后才銷聲匿跡的。
2019年6月,也就是首曝PV放出四個月后,《空洞騎士:絲之歌》在E3 2019上的實機試玩得到曝光,整段視頻有16分鐘,是玩家操控“大黃蜂”通關一個地下城的全過程。
整個試玩不僅展示了全新的場景、怪物和Boss,也讓PV曾曝光的秒回血等設計得到了確認,甚至還有像是死后無需撿尸體、坐椅子存檔可能會消耗金幣等設計,既帶來了眼前一亮,也似乎對《空洞騎士》會產生負面體驗的設計進行了修改。
同時,官方也在E3 2019的任天堂樹屋上帶去了游戲演示,更讓不少玩家相信《空洞騎士:絲之歌》離他們越來越近了。但從當時,官方更新的游戲相關博客中不難發(fā)現,此次游戲僅展示了翠綠潮濕的苔蘚洞穴(Mossy Grotto)和充滿巖漿的深層碼頭(Deep Docks),博客中曝光的新地圖也只有一張,即破敗灰暗的Greymoor。
關于戰(zhàn)斗、對話、地圖、配音等內容,官方也只進行了簡單介紹,博客最后,官方用“只有我們100%準備好的時候,我們才會定好發(fā)售時間”,回答了游戲何時上線的問題。
或許現在,《空洞騎士:絲之歌》真的已經準備好了。
今年科隆游戲展上,也包含了2019年試玩版的地圖
年輕人的第一款
《空洞騎士》的開發(fā)團隊Team Cherry,是一家被國內玩家戲稱為櫻桃社的澳大利亞獨立游戲工作室?!犊斩打T士》發(fā)售時,整個工作室僅有4個人,其中包括了藝術總監(jiān)Ari Gibson、設計師William Pellen、技術總監(jiān)David Kazi和作曲兼聲效制作Chris Larkin。
盡管只有四個人,但玩家們對櫻桃社的效率還是很放心的,特別是在《空洞騎士》上線后,官方相繼推出了四個免費的DLC,分別是2017年8月的隱藏的夢(Hidden Dreams)、2017年10月的格林劇團(The Grimm Troupe)、2018年4月的生命之血(Lifeblood)以及2018年8月的尋神者(Godmaster),相當于是在一年多的時間中,用四個版本的更新,諸多新奇的體驗夯實了玩家對游戲的感情。
恰好,《空洞騎士:絲之歌》的公布也是在這個更新節(jié)奏中,且彼時官方坦言“絲之歌”其實是《空洞騎士》的付費DLC,只不過因為內容量太大,加之工作室有許多想法想要表達,最終它變?yōu)榱藱烟疑绲牡诙钭髌贰?/p>
不斷噴涌而出的想法,以及盡可能地把想法塞到游戲中的態(tài)度,在創(chuàng)作《空洞騎士》時就已出現,幾年前Ari Gibson接受采訪時就直言《空洞騎士》原定于2015年6月發(fā)售,因為要塞入的東西太多,后面一路跳票到了2017年。
Ari Gibson說骸骨之森本來是一個進入到游戲后期,周遭遍布熔巖的大場景,但因為想放入的內容太多,而大家手上的事情實在忙不過來,于是就將其移除了。
從曝光的圖片上不難看出,骸骨之森的設計思路與深層碼頭十分相像,這似乎也預示著《空洞騎士:絲之歌》的地圖或許要比《空洞騎士》更加夸張。
如今,《空洞騎士》的影響力已無需贅述,甚至在一些類銀河戰(zhàn)士惡魔城游戲的PV評論區(qū),玩家們偶爾能看到有些人將其稱為“類空洞騎士”游戲。
倘若拋開那些“無理取鬧”的評論,玩家如此表態(tài),一方面,它代表著大家對《空洞騎士》游戲性的認可;另一方面,由于出圈帶來的長尾效應,它的確是很多年輕人的第一款類銀河戰(zhàn)士惡魔城游戲。
同時,《空洞騎士》也得到了行業(yè)及許多游戲創(chuàng)作者的認可,近些年致敬《空洞騎士》的游戲更是不在少數,比如《死亡細胞》《暗影火炬城》《Grime》《墨西哥英雄大混戰(zhàn)》等游戲中均有空洞騎士彩蛋,特別是《機器人海庫》,不僅在游戲設計上與《空洞騎士》很接近,還在游戲中加入了兩個空洞騎士彩蛋,其中一個更是直白得讓人忍俊不禁。
有玩家笑稱,或許《機器人海庫》的制作人,就是因為自己遲遲玩不到《絲之歌》,所以才決定自己做一款。
因為它足夠好玩,足夠讓人眼前一亮,足夠在游戲過程中被滿足和感動包圍,足夠回味無窮。
時間過去了6年半,這份感動終于要有下文了。
合作/投稿 請加微信:GameTHK-Jsisi
歡迎訪問 http://www.gamethk.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