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寫字樓里的電腦屏幕背景光暗了大半,鍵盤聲被均勻的呼吸取代,再看看美國紐約辦公室,咖啡機嗡嗡作響,金發(fā)銷售仰頭灌下一大杯冰美式,手指在鍵盤上敲得噼里啪啦。
地球兩端,上演著完全不同的生物節(jié)律劇本,這邊中午集體休息午睡,那邊精神飽滿狂灌咖啡。為啥東亞人午飯后眼皮打架像被灌了迷魂湯,歐美人不午睡卻精神滿滿呢?
中國人午餐的飯碗里,米飯面條堆成小山。重慶小面二兩起步,東北餃子論盤計算,江南醬鴨配整碗米飯。這些碳水下肚,血糖像坐過山車似的往上竄,胰島素趕緊出來救場。
關(guān)鍵配角色氨酸趁機溜進大腦,變身鎮(zhèn)靜劑血清素,困意就跟潮水似的涌上來,我奶就有一套偽科學(xué)說法兒:吃完飯血液往五臟六腑走了,腦袋缺血能不困嗎?困就抓緊睡!
反觀紐約白領(lǐng)的午餐,凱撒沙拉鋪著雞胸肉,墨西哥碗裝滿黑豆牛油果,三明治里全麥面包薄得跟小冊子似的,歐美人的午餐碳水占比確實比亞洲人低不少。更別說他們飯后必喝的咖啡,美國成年人大約每天要喝掉三杯咖啡,咖啡因把困意信號直接掐斷,能不精神嗎。
2021年《自然》子刊發(fā)了篇重磅研究,麻省總醫(yī)院掃描了45萬人的基因,找出來123個跟午睡有關(guān)的基因位點。有些人天生就是覺多,有人靠午覺補晚上失眠的虧空,還有早起鳥靠午覺回血。東亞人里頭"夜貓子基因"的比例確實高些,晚上睡不著,白天就得補覺養(yǎng)養(yǎng)精神。
午睡習(xí)慣還跟體溫變化有關(guān)系,亞洲人午后體溫會自然下降個0.5度左右,跟裝了自動休眠開關(guān)似的。歐美人這個波動就小得多,生物鐘一直在線。這也解釋了為啥西班牙這些南歐國家有午睡文化,但北歐人壓根理解不了,那邊日照時間短,褪黑素分泌模式完全不一樣。
中國小孩的午睡那是必修課,幼兒園小床排得整整齊齊,小學(xué)生中午都得趴桌上集體瞇一會兒,不好好睡午覺的,下午上課老師還得批評幾句。上班之后,不少單位還保留著兩小時午休的老傳統(tǒng)。
反觀美國幼兒園,孩子滿5歲就直接取消午睡了。中學(xué)下午三點就放學(xué),職場午餐半小時搞定,開放式辦公室想找個瞇眼的地兒都難。
文化觀念更是道看不見的墻,中國大爺在公園長椅打呼嚕沒人管,美國圖書館里趴桌睡覺的學(xué)生分分鐘被管理員叫醒。有調(diào)查顯示,超過六成的美國人覺得上班時間睡覺"不專業(yè)",除非是病得爬不起來。
科學(xué)現(xiàn)在可是給午睡正名了。哈佛的研究發(fā)現(xiàn)午睡20分鐘,消除疲勞的效果比晚上多睡兩小時還管用。大腦在淺眠時整理記憶碎片,把短期記憶轉(zhuǎn)存為長期記憶。西班牙那邊追蹤了兩萬人發(fā)現(xiàn),每天午睡半小時的人,心血管病發(fā)病率能降三成,激素分泌也更平衡。
鐘南山院士的養(yǎng)生秘訣里,除了喝牛奶和鍛煉身體外,午睡也是非常重要的,午休半小時對下午工作幫助特別大,在廣東這種熱得要命的地方,簡直就是效率加速器。
但也不能睡過頭,超過45分鐘容易進入深度睡眠,醒來反而更迷糊。最好的姿勢是戴個U型枕半躺著,別壓著眼睛也別趴出胃病來。
現(xiàn)在很多超一線城市的人壓力太大,北上廣深的打工人捧著咖啡熬夜加班,午休都成了奢侈。硅谷那邊倒是流行起"能量艙",谷歌程序員戴著降噪眼罩在膠囊艙里爭分奪秒“充電”,有時候兩國又好像反過來了。
小編認為如果有條件午睡的話,還是盡量瞇一會兒,到時候醒來也精神飽滿,聽懂身體發(fā)出的休息信號,午睡的奧秘不在于該不該睡,而在于讀懂身體在中午跟你說的悄悄話:瞇半個點兒,續(xù)幾個小時,這買賣劃算得很,屏幕前的你有午睡的習(xí)慣嗎?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侵聯(lián)必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