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nèi)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兩年前,保加利亞政府決定在國際上采購一批高鐵列車,并給出了6.1億歐元的總預算。招標公布后,中國企業(yè)迅速提交了一份極具競爭力的報價,并憑借此前在全球市場積累的聲譽,很快贏得了保加利亞政府的認可。
眼看雙方合作近在咫尺,但此時歐盟卻干預介入,以反補貼調(diào)查為由將中企直接排擠出局。保加利亞政府后在歐盟引導下被迫選擇西班牙公司,后者當即給出了2027年前交付的承諾。
但時至今日,保加利亞索菲亞的中央火車站外,行駛而過的依然是破敗老舊的古董列車,積滿灰塵的高鐵規(guī)劃圖已經(jīng)略顯褪色。不知當6.1億歐元的高鐵項目淪為歐盟政治博弈的犧牲品時,保加利亞是否會悔恨當初的決定?
保加利亞高鐵項目
近年來,保加利亞經(jīng)濟得到了穩(wěn)健復蘇,為了推動經(jīng)濟的進一步發(fā)展,當?shù)卣媱澕铀俑纳茋鴥?nèi)的交通基建,于是高鐵項目便被提升了日程。
2023年依靠歐盟提供的補貼資金,保加利亞給出了6.1億歐元的相關預算,在全球范圍內(nèi)公開招標采購20列全新高鐵列車,并強調(diào)配套15年全面維護服務。高鐵運營后,必將成為保加利亞連接南北疆域、融入歐洲經(jīng)濟大動脈的新引擎。
項目一經(jīng)公布,立刻在全球行業(yè)內(nèi)引起了巨大關注度。西班牙塔爾高公司報價6.2億歐元,提供了一款時速200千米的推拉式列車。同時塔爾高公司表態(tài),將全心全意針對保加利亞當?shù)卣九_進行本地化適配,并最大限度在保加利亞政府要求的33個月內(nèi)全部交車。
塔爾高公司的誠意打動了保加利亞政府,然而在雙方即將進入下一輪談判時,中國企業(yè)中車青島四方公司出手了。中車青島四方不動則已,一出手就直接將預算壓到了3億歐元。這份報價比保加利亞政府預算成本低46.7%,比塔爾高公司出價低47.5%,直接驚呆了保加利亞政府。
要知道在過去二十年內(nèi),中國企業(yè)承接了大量海外高鐵基建,并出色優(yōu)異的完成了全部任務。2005年的伊安高鐵,全長533千米,設計時速250千米,短短9年便全線通車,一舉打響了中國高鐵的海外知名度。
2023年的雅萬高鐵,被譽為“中國高鐵海外第一單”,設計時速高達每小時350千米,正式讓高鐵成為了閃亮的中國名片。
中車集團的報價展現(xiàn)出了無與倫比的競爭力,讓保加利亞政府找不到任何瑕疵與拒絕的理由。在雙方一拍即合,即將開展詳細商議時,歐盟卻不合時宜的找上了門。
2024年2月中旬,歐盟委員會以《外國補貼條例》為由,要求對中車集團展開調(diào)查。這是一項2023年剛剛生效實施的新條例,其中提到任何參與到2.5億歐元以上大型項目的非歐盟企業(yè),都需要如實上報受補貼情況,并接受歐盟的審查流程。而歐盟懷疑中企之所有能提供如此有力的報價,是因為中國政府在背后提供了17.5億歐元的巨額補貼。
歐盟中國商會立刻表示強烈反對,認為歐盟已經(jīng)將《外國補貼條例》當做排擠威懾外企的競爭工具,中國企業(yè)理應享受公平公正的商業(yè)環(huán)境。
但在人矮檐下、不得不低頭,歐盟在啟動調(diào)查后,無休止的要求中企提供各類繁復龐雜的財務文件,但卻始終無法找到關鍵證據(jù)。隨著雙方博弈愈演愈烈,中車集團在糾結煎熬一個多月后,最終還是決意退出競標。
無奈的保加利亞政府只能轉(zhuǎn)而選擇同塔爾高進行合作,身為老牌歐洲公司,保加利亞政府原本對塔爾高予以厚望,但不久后,塔爾高便傳出了難以交付的惡訊。
2024年塔爾高公司生產(chǎn)線處于極度高負荷狀態(tài),排產(chǎn)列車項目超230個以上,許多項目資源仍處于待審環(huán)節(jié)。今年1月,西班牙國家高鐵突發(fā)電池故障導致全線停運,直接暴露塔爾高在技術穩(wěn)定性方面的嚴重缺陷。
第一季度,塔爾高公司凈虧損嚴重,制造速度被迫放緩。在關鍵的德國ICE L列車項目中,塔爾高測試也宣告失敗,甚至有可能被西門子所代替。
一系列噩耗讓保加利亞政府感受到了透心涼,要知道歐盟資金是有最長時限的,一旦過期整個高鐵項目都要趴窩。所謂當斷則斷,不久后保加利亞政府宣布取消招標項目,并將目光瞄向了瑞士Stadler公司。
雙方很快達成合作,由瑞士公司提供7輛雙層電動列車,但不久后瑞士又表示要單方面終止合同。保加利亞政府只能繼續(xù)尋找合作伙伴,2025年3月,保加利亞同法國阿爾卑斯財團簽署一份價值3億歐元的合約,訂購了35輛最高時速只有160千米的單層列車。
這個性能表現(xiàn)要遠低于保加利亞政府的預期,今年7月底,保加利亞交通部部長在議會中失望表示:國家目前還是嚴重缺乏多單元列車。
毫無疑問,這是一場由歐盟主導,中企與保加利亞政府雙輸?shù)谋瘎?。當事件傳回國?nèi),公眾發(fā)出了許多質(zhì)疑:明明對手已經(jīng)將價格抬上去了,中企為何報價依然如此之低?保加利亞又為何不堅持選擇中國方案?歐盟攪局目的又是什么?
事件的真相
首第一個問題,為何中企報價低。這其實很好理解,以中企做生意的思路,第一次合作可以不掙錢,關鍵是要建立信任,后續(xù)開展合作自然會有盈利空間。比如高鐵帶動的工程機械、橋梁隧道等等。
基建領域的國際競爭與汽車、光伏、計算機不同,首先是門檻高,其次是資質(zhì)審查通過難。具體到細分領域,能在全球廣泛公信力的集團,其實來來回回就這么幾個。并且基建企業(yè)之間的實力大體相當,競爭時只能在保證相同質(zhì)量的前提下,比拼價格優(yōu)勢。
因此放眼國際,所有基建企業(yè)在開辟新市場時,都會拿出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低價,以展現(xiàn)自身實力和建立良好商譽。像日企早年間開拓新市場,也會采用這種超低價策略。歐盟不能說相同策略日本能用,中國就要不能,這是沒有道理的。
第二個問題,保加利亞為何不堅持與中國合作?因為身為歐洲小國,保加利亞多數(shù)時期內(nèi)無法抉擇自身的命運走向,走能被裹挾在政治斗爭中被迫向前。保加利亞是歐盟成員國,決策受歐盟主導,再加上高鐵項目本就存在歐盟補貼扶持。
至于第三個問題歐盟的背后目的,那就是阻止中國高鐵進軍歐洲,否則歐洲軌道產(chǎn)業(yè)將面臨史無前例的沖擊。歸根結底,這又是歐盟的市場保護主義。并且在今年之前,歐盟的立場大多與美國保持高度一致,這也就不足為奇了。
相似劇情在過去幾年間實則多次上演,比如愛爾蘭希望中國助其升級交通網(wǎng),后被歐盟阻撓作罷。在這些合作事例中,小國家作出的選邊站隊不僅令他們失去了一位誠心實意的合作伙伴,還喪失了長遠的國家發(fā)展主導權。
而中國高鐵,則會憑借先進的實力基礎和豐富的建設經(jīng)驗,必將引領世界交通潮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