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俄國在東北扎了根,日本在朝鮮磨著刀,清政府左右不是人。就在這最窒息的時候,北京悄悄遞出一紙密約,把沙俄的老底送到了東京。
這一手棋,兇得不能再兇,是泄密,也是引戰(zhàn),是求生也是賭博。結果真翻了盤,但走這一步,清政府是把命放在了刀尖上。
沙俄騎在脖子上,晚清快喘不過氣了
清政府把和沙俄簽的密約,一字不漏地送到了日本人手里。
1896年,李鴻章跑去莫斯科參加沙皇加冕典禮,帶回一紙協(xié)議,叫《中俄密約》。這份密約,把中國東北的大門敞開給了沙俄。
俄國拿到在中國東北修鐵路的權利,得以派兵駐守沿線,還能建立電報站和警察系統(tǒng),直接伸手插進清政府的管轄權里。
紙上看著是“合建鐵路”,實際是“以鐵代政”。鐵路修到哪兒,俄軍就扎在哪兒;鐵路繞哪兒走,地方官就得讓路。東北不是失守,是被分層切割。
1898年,沙俄又逼清政府簽了《旅大租地條約》,把旅順、大連租走了。俄軍一進駐,旅順就成了禁區(qū),漢人出入要檢查,地方官連港口都不準靠近。
鐵路從哈爾濱修到旅順,俄軍給這條線起了個名字——中東鐵路南段。
到1903年,沙俄本應撤軍,但卻變本加厲。俄軍開始修支線,向東三省腹地推進;“臨時駐軍”變成“長駐部隊”;“護路軍”擴編到師級,調(diào)兵不通知總署。
清政府里邊炸了鍋。慶親王、袁世凱、張之洞幾派僵持,一派主張聯(lián)日,一派主張拖,一派連“東北已非我有”的話都說出口。
東北老百姓看得更清楚。鐵路站設在村邊,兵營建在學堂,俄軍在地頭訓兵,教堂邊上屯糧。誰都知道,沙俄這是“借路打樁”,一步步把東三省釘成自己的后院。
到了1904年初,日本遞了封信過來,問清政府:如果我們和俄國開戰(zhàn),貴國怎么看?
清政府知道,來不及再觀望了。沙俄不是在借地,是在奪地。再讓下去,三省里只剩官印,實權早進別人腰包。
于是,一份關乎國運的情報被送了出去。那一步棋,是真的貼著刀鋒下的。
一紙密約泄出去,賭上的是整個東北
1904年1月底,清政府通過秘密渠道,把一份重磅情報傳給了日本政府。內(nèi)容是1896年《中俄密約》的關鍵條款,外加俄軍在東北的兵力部署、鐵路節(jié)點、防線調(diào)度。
誰泄的?外面沒寫。怎么泄的?沒人承認。動機是什么?兩點——拖住沙俄,撕開口子。
當時清政府公開對外宣布“中立”,但這份“中立”是有保質(zhì)期的。
清廷內(nèi)部開了不下十次會議,張之洞、袁世凱、徐世昌等人各有盤算,但底層邏輯一致:俄國一旦吞下東北,就輪到直隸、山東跟著掉。
這份泄密,是清政府內(nèi)線主動放出的。傳的是紙,遞的是刀。日本拿到情報,原本準備從正面開戰(zhàn)的計劃立刻轉向,從偷襲旅順艦隊入手。
1904年2月6日深夜,日艦出現(xiàn)在旅順口外,魚雷命中俄艦三艘,俄國太平洋艦隊遭受重創(chuàng)。日本一開戰(zhàn),戰(zhàn)場就設在東北——就在清政府自己的土地上。
清政府隨后宣布“局外中立”。但“中立”歸“中立”,實地操作卻是另一回事:給日軍修路、讓鐵道通車、提供糧草、傳送邊報——每一步都在往日本的作戰(zhàn)節(jié)奏上貼。
這是哪門子的中立?是踩鋼絲,是和沙俄拼臉色,是靠天吃飯。
泄密這事,清政府自己也怕極了。一旦俄國發(fā)現(xiàn),中國就是引戰(zhàn)主謀。賠款、割地、撤官,一條都跑不了。
但晚清已經(jīng)退無可退??繌姍嘀v道理講不過,靠列強仲裁等不及,只剩下這一著:挑動外戰(zhàn),借力撕口,賭俄國輸,賭東北有翻盤的機會。
局已成,棋已下,接下來能不能活,就看那一夜的偷襲能不能改天換地了。
俄國被點著了,日本接了盤,局勢拐了大彎
從1904年2月到1905年9月,整整19個月,東北成了全球最冷的戰(zhàn)場。日軍從朝鮮登陸,一路攻入遼東半島,圍攻旅順,血戰(zhàn)奉天,俄軍節(jié)節(jié)敗退。
1905年9月,日俄兩國在美國樸茨茅斯簽下停戰(zhàn)協(xié)議。俄國承認戰(zhàn)敗,將旅順、大連、南滿鐵路以及相關駐軍權全部讓渡給日本。
東北換旗了。沙俄走了,日本來了。清政府聽說簽約消息的時候,連副本都沒收到一份。
俄國這仗打下來,元氣大傷,退出遠東擴張軌道。日本雖贏,但傷筋動骨,財政告急,全國斷糧。
清政府隨后和日本簽了《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條約》,表面是承認新局,實則是保住朝廷體面,換回短暫喘息。
東北局勢徹底變了。沙俄原本的“滿洲據(jù)點”被日本接手,但由于戰(zhàn)爭代價太大,日本無力立刻吞并,更別說長期控制三省腹地。
清政府雖未奪回主權,但局勢由“被吞并”轉為“被牽制”。這是關鍵。一頭猛虎變成兩頭困獸,三省不再是鐵板一塊,朝廷終于有機會插手、周旋、延緩。
最危險的一步,成了轉機的突破口。泄密,是生死邊緣的孤注。局勢能翻,靠的是勇氣——敢動一根捆腳的線,哪怕刀子就在咽喉邊。
這一步,是晚清整盤棋里最懸的一招,也是唯一讓時間停下、局勢改向的那一下。
參考資料:
日俄戰(zhàn)爭時清政府中立:朝野主張“聯(lián)日拒俄”.北京日報.2014-06-03
日俄戰(zhàn)爭期間清政府“中立”問題研究.文史哲.2005年02期
清政府在日俄戰(zhàn)爭中扮演的角色.檔案天地.2015年02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