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把你女兒切成塊!”——當三年級小學生的口中吐出這樣駭人的威脅,新加坡教育部用最硬核的方式回應:停學+鞭刑,一鞭都不少。
新加坡康林小學校園霸凌事件迎來驚人反轉!不是批評教育,不是心理輔導,而是直接停課+公開鞭打。8月20日,新加坡教育部通報了對三名霸凌男生的處罰決定,其中一名學生被校方用藤條結結實實抽了三鞭。
這把藤條抽下去的不僅是體罰,更是一道震撼全球教育的驚雷。
01 血腥威脅,9歲女童遭遇同班同學長期折磨
事情始于新加坡康林小學三年級教室,卻迅速演變成一場兒童版恐怖片。
據受害女童家長爆料,自己9歲的女兒長期被班上三個男生霸凌:辱罵嘲笑是家常便飯,推搡踢打已成日常,文具被故意損壞,寫好的作業(yè)被惡意擦掉。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霸凌者竟然對家長發(fā)出死亡威脅:“我要把你女兒切成塊,還要殺了你和丈夫!”很難想象這些話出自9歲孩童之口。
小女孩每天上學都如同赴刑場,教室這個本應最安全的地方,成了她的噩夢實驗室。
02 硬核處罰,新加坡教育部祭出“鞭刑”大招
新加坡教育部接到投訴后火速行動,調查結果和處理決定讓所有人瞠目結舌。
校方沒有選擇常規(guī)的“批評教育”,而是直接祭出了最嚴厲的懲戒組合拳:三名男生全部停學,其中主要責任者被實施體罰——用藤條抽打手掌三下!
教育部在聲明中強硬表態(tài):“所有學生都應該在安全和支持性的環(huán)境中學習,欺凌行為在我們的學校中沒有立足之地?!?/p>
這種處理方式與全球主流背道而馳,卻彰顯了新加坡對校園霸凌的零容忍態(tài)度:不管年齡多小,惡行必須付出代價。
03 鞭刑細節(jié),藤條只打手心且有見證人在場
新加坡教育部公布了體罰的具體執(zhí)行標準:藤條只能打在男生手掌心,絕對禁止抽打身體其他部位;執(zhí)行時必須有見證人在場;必須由校長或授權的副校長親自執(zhí)行。
這套體罰制度并非臨時起意,而是依據新加坡《教育條例》第88條明文規(guī)定:校長可以對學生實施體罰,但只能使用“輕藤條”擊打手掌,且嚴禁對女生體罰。
一鞭下去,疼痛是暫時的,但記憶可能是永久的。支持者認為,只有這種程度的處罰才能讓霸凌者真正記住教訓;反對者則擔憂這可能引發(fā)以暴制暴的惡性循環(huán)。
04 全球對比,各國處理霸凌方式大不同
校園霸凌是個全球難題,但各國的應對策略天差地別:
中國校園主要采取批評教育+心理干預的組合拳,近年來要求各校設立欺凌舉報電話;
日本注重預防,配備專職心理咨詢師,培養(yǎng)學生共情能力;
北歐國家推行“修復式司法”,讓霸凌者直面自己的傷害行為;
美國通常是“停學加輔導”,嚴重者轉入替代學校;
而新加坡選擇了最傳統(tǒng)也最爭議的體罰方式,在發(fā)達國家中堪稱異類。
05 鞭刑之外,根治霸凌更需要什么
藤條抽打可以懲戒一時,但能否根治霸凌頑疾?
專家指出,真正有效的反霸凌策略需要多管齊下:建立安全的報告機制,培訓教師識別早期跡象,培養(yǎng)旁觀者干預勇氣。
同時需要關注霸凌者本身——很多實施暴力的小孩自己也曾遭受暴力,或來自功能失調的家庭。
安全的校園環(huán)境不僅需要“硬懲戒”,更需要培養(yǎng)尊重與共情的“軟教育”。
新加坡教育部的藤條已經落下,但回響遠未停止。當9歲孩童說出“將你切成塊”的恐怖威脅,我們面對的不僅是校園霸凌,更是童年暴力的驚人早熟化。
體罰或許能制止眼前暴力,但構建彼此尊重的校園文化才能從根本上鏟除霸凌土壤。這三鞭子抽下去,抽出了新加坡的零容忍態(tài)度,也抽出了全球教育者的一道難題:我們該如何真正保護孩子的童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