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末期,一點也不太平,更沒有盛世,民間打個不停,外面的勢力也虎視眈眈。所以大家也明白一個道理,就是大勢已去。所以,也有不少人就干脆選擇降清。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以下三位,他們的結(jié)局怎么樣呢?
第一位這個人官不高,但罵聲很大,即是洪承疇。
他可是明朝的一位有學問的官員,是兩榜的進士不說,還是內(nèi)閣重要成員,可以說肩上是有大任的。
但就是這么一位大臣,在和清軍交手之時不幸被俘之后,他很快就選擇了投降。
而當時清軍覺得留著他也有點用,因為多少是前朝的重臣,大清想要實現(xiàn)統(tǒng)一,還是得用點前朝的官員。
所以就封他為“三等輕車都尉”。
確實,在之后大清和南明打仗時,總是戰(zhàn)敗,想著要不就一分為二,各稱各的王算了。
此時洪承疇就出來了,說自己能打這個前主子,但后來南明自己給滅了,其實和他也沒多大的關系。
洪承疇去世后,清朝直接說他是老祖宗“豢養(yǎng)”的大臣,這種叫法也是太不客氣了。
第二個就是祖大壽。
其實祖大壽一開始可是一個抗清的積極分子,一直是在前線奮力死戰(zhàn)的,但是松錦大戰(zhàn)中,他根本不是清軍的對手。
怎么辦,只能投降了。
其實在和大清的數(shù)次交戰(zhàn)中,祖大壽可以說一直在橫跳,今天投降,明天就有復明,反正就是一會兒一個樣。
皇太極看他這樣,更是生氣,一心就想著把他打死。
可是最后這次投降之后,皇太極的態(tài)度卻大變了,他成了正黃旗旗下的一員。
當然,也可能清軍有一個心思是,祖大壽還有一個外甥,就是吳三桂,這個人大清特別想要讓他歸順,所以大清需要祖大壽給吳三桂寫信勸他投降。
此時除了勸吳三桂以外,祖大壽也做給清朝出力的事情。
但這反而還讓清朝的人高看了他一眼,因為他一死,就被封了個鎮(zhèn)國將軍,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他的外甥吳三桂。
當然除了祖大壽以外,就是最有名的吳三桂了,因為他的事跡幾乎人人都知道,就不說了。
還有一個人就是尚可喜,他曾經(jīng)也是大明的將領,不過在明朝之時,他沒啥名。
但后來在1633年,尚可喜因為在軍中總是被排擠,所以他對明朝也很是失望,一氣之下就投了后金,就是清朝的前身。
而且,尚可喜對于清朝的好感要多過明朝,因為朱家人不喜歡封外姓王爺,而清朝沒這講究。
所以,在很多年里面,尚可喜沒少帶著清兵打自己的“前老板”,不過好在他對清朝很是忠誠。
最后,他被派到了版圖的邊緣,廣東一帶,成為這里的平南王。
不過,后來吳三桂給造反了,他想拉著三藩一起,但是尚可喜可不想造反,他還想做忠臣呢,所以他就讓自己的兒子尚之信去平叛。
誰知道他兒子半路成了“反賊”,這可讓他氣壞了,因為康熙當時許諾能讓他兒子繼續(xù)當王,沒兩天尚可喜就被氣死了。
之后,康熙還是承認他是平南王,可到了乾隆,他就又成了人家眼里的貳臣了,這些也都太諷刺了。
自己矜矜業(yè)業(yè)為了清朝,到頭來還是里外不是人。
參考資料:
滿學學術討論文集摘要:關于明朝武將尚可喜降清的經(jīng)過
澎湃新聞:如此掙扎三十年,直到大明崩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